2014年中國市場仍是國際酒店集團的熱土

國際酒店集團還會拼的很激烈

2014年,對於國際酒店集團來說,依舊是品牌輸出的大好時機整體來看,酒店業作爲社會不可或缺的交流貿易旅遊平臺,作用巨大,前景無限。即使酒店局部過剩,開發商爲了拿地或其他的利益,依舊會逼迫上馬

從發展前景來看,業內人士認爲,國際聯號圈地行動肯定還將繼續,但是將發生一些變化,從以前的主攻高端市場,調整爲引進全線品牌。就如最近凱悅新引進中端商務兩大品牌及高端度假兩大品牌。國際聯號的品牌面將更加廣,市場細分將更加清晰。而從佈局來看,國際聯號也將慢慢從一線市場轉向二三線市場。

然而酒店是個特殊的行業,除了產出回報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效益。而這些利益,給了投資人一個“建酒店不是爲了酒店本身”的理由

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發展官孫健表示,“酒店是投資較大,回報比較慢的行業。除了回報以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效益。比如在某個城市綜合體當中有一個洲際或者皇冠假日酒店,對整個綜合體的價值提升有明顯的作用。甚至對一個新城市的拉動,成爲一個窗口,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很多房地產的開發商資金實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一個高端的酒店品牌是它非常好的多元化資產沉澱方式。”

那麼房地產這樣的資產沉澱方式,對酒店行業本身是否有影響呢?

方世宏表示,“對於國際聯號來說,房地產酒店的資產沉澱好比是大草原上的一堆腐肉,而國際聯號公司好比是一羣禿鷲。如果在中國的土地上有這麼好的一大堆腐肉,它們定會趨之若鶩。但是,一旦把肉吃完了,它們最多振振翅膀,拍拍肚子飛走而已,沒有任何損失。同時還帶走了大把的管理費。這樣的好事,對於國際聯號而言,何樂而不爲?留下的爛攤子總歸還要有人收拾——其實就是這麼個簡單的道理。”

“大多數房地產商也非常樂於找個國際聯號品牌來給所謂的地方領導撐面子。其實,這是挺危險的。對國際聯號來說,中國這幾年酒店管理市場是它們大把拿管理費的絕好時機,它們絕不會放過,一定還會拼的很激烈。”

酒店業主與管理公司官司頻頻

1997年香港迴歸,房地產走下坡路,酒店市場不好,李嘉誠將香港希爾頓賣掉,在北京買了6家酒店的股份。他在乎的不是酒店產出,而是地產價值。這一投資眼光被頻頻效仿,然而他們又沒有氣度來承擔“不好的酒店產出”。

“你不能又要酒店作爲沉澱資產,又要管理公司給你很好的酒店產出,酒店收益不好就打官司等。在酒店亂象時代,酒店供過於求的時代,這是很難的。” 上海星碩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諮詢官袁學婭評論到。

袁嶽峰則認爲,業主追求盈利天經地義的事情。只不過盈利的度是否合理。而現在國際品牌酒店解約現象增多,跟業主一開始就打定“先簽約,過幾年解約自己經營”的主意有關。

關於大量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激烈競爭,袁嶽峰呈比較樂觀的態度,他認爲國際酒店集團操作的好,中國酒店業也會受益,包括酒店人才的培養,管理經驗的學習等。

黃鵬嶽卻持不同的態度,“高昂管理費用和酒店的高昂的運轉費用,最終會成爲包袱,長遠來看社會影響力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