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第一次讀書,是什麼體驗

日本《朝日新聞》11月26日文章,原題:關於讀書體驗的書籍在“遠離閱讀”時代大受歡迎由非文學研究者或專業批評家撰寫的“讀書體驗”類書籍最近在日本大受歡迎。在讀書的人日漸減少的時代,爲何這種“讀書體驗”會吸引如此多的關注呢?這類書籍記錄了普通人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與思考,與傳統的批評性文學作品不同,因其輕鬆、有趣和易於共鳴的特質,受到很多讀者的青睞。例如暢銷書《從未讀過書的32歲第一次讀書》自8月出版以來,銷量突破8萬冊。該書記錄了兩位作者——自認不擅長閱讀的未來之進(音)與熱愛讀書的釜戶(音),一起閱讀太宰治的《跑吧!梅洛斯》等經典短篇小說的體驗。在閱讀過程中,兩人會因對比喻的不解而感到困惑,也會爲故事情節流淚或大笑。這讓未來之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不僅可以接觸新鮮表達,還能與百年前的角色產生共鳴。未來之進表示,“我從來沒有讀過書,因爲我不知道如何閱讀文本,也不知道衆多文本中哪些是必讀的。”但他發現自己並不是不喜歡看書,而是羨慕朋友和其他人看書的方式,覺得這樣很酷。而熱愛外國文學的作家兼編輯友田墩(音)想出了“代替閱讀”的新嘗試。他的《代替閱讀<百年孤獨>》也成了暢銷作品,該書記錄了他花4年時間閱讀名著《百年孤獨》的感受。爲了將閱讀時的驚喜和激動以原始的形式表達出來,他還嘗試着寫了一些與正文無關的“題外話”,例如他在閱讀時聯想到喜劇小品,或者無法通關的電子遊戲。友田的書也通過脫離書本主線的聯想和趣味表達,吸引了那些因原作閱讀門檻高而卻步的讀者。日本媒體曾多次報道人們在“遠離閱讀”的現象。據日本文化廳9月發佈的《關於國語的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一個月內沒有讀過一本書的人數比例已超過60%。對於該結果,未來之進感到意外。但他表示,即使閱讀減少,人們依然照常生活,所以可能不讀書也無妨。而友田則對媒體將這一現象廣泛討論提出了質疑,他認爲,隨着生活體驗的多樣化,人們分配給閱讀的時間減少並不奇怪。這兩本“讀書體驗”類書籍的作者既非文學研究者,也不是文藝批評家,但友田認爲,或許正因如此,反而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鳴。友田進一步說明,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幫助人們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自身的處境,從而舒緩內心壓力。因此,與其一味討論“不讀書的人增多是危機”,倒不如更多地傳遞那些通過閱讀得到正面反饋的故事。(作者真田香菜子,劉雅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