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 智能淨地站體驗:清潔家電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2010 年之前,NASA 發射一枚火箭的成本是 3.8 億美元——這相當於幾百輛勞斯萊斯豪車,只開一次就全部報廢掉。高居不下的發射成本,成爲 NASA 太空探索的最大桎梏。

伊隆·馬斯克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成立 SpaceX,在過去的十年裡一直探索如何降低太空運輸成本,開發了可以重複發射的可回收火箭。終於把單次火箭發射成本降低到了 6000 萬,不到 NASA 的六分之一。

馬斯克考慮的是,如果火箭能像飛機一樣重複使用,那麼進入太空的成本將降至百分之一,如果去火星就像搭飛機出國,那麼人類探索火星也就不再是什麼癡人說夢。

這就是馬斯克探索太空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一種思考方法:

事實上,在工程領域,善用「第一性原理」的產品,總有讓人眼前一亮之處。放眼星辰大海,我們會看到可回收火箭,而回到自家門前,其實清潔家電也可以有遵循「第一性原理」的產品創新。

比如 3i 這款「終生不換水」的智能淨地站。

重新思考清潔家電,告別換水時代

1996 年,世界上第一臺量產型掃地機器人誕生,這是人類史上最早的清潔家電——它被命名爲「三葉蟲」(Electrolux Trilobite),是由瑞典家電巨頭伊萊克斯研發製造的。

▲Electrolux Trilobite

外國人將這個品類定義爲「Vacuum Robot」,直譯過來就是吸塵器機器人。作爲吸塵器的升級版,它可以自己鑽到桌子和牀底下來清掃地面。

可以說,清潔家電發明的初衷,就是解放人類雙手。

但對於「以水爲淨」的中國用戶而言,地面清潔其實囊括了掃地和拖地兩件事,對清潔和衛生有着特殊理解和重視的中國家庭,對地面清潔的需求,是必須要有「水」的加入。

有了水的加入,掃拖一體的機器人產品應運而生,在掃地的同時,也能完成拖地,看起來是一舉兩得且輕鬆愉快。但正因爲有了水的加入,機器人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加註清水和清倒污水的「上下水」問題。

忘記把污水桶倒掉,是每個掃拖機器人用戶的噩夢。

除了發黴發臭,最大的問題還是容易滋養蚊蟲細菌,污染家庭環境。

掃地機器人誕生的初衷,是爲了解放人類雙手,提高清潔效率,但更多的時候,清潔問題只是被後置了,效率並不見得有多大的提升。

可以說「上下水」問題,是掃拖機器人們難以抵達的「最後一公里」。

當我們重新審視地面清潔的本質,其實就是將髒污從地面交換到清水中,然後再把污水處理掉。我們要解決的,是清水從何而來,以及污水要從何而去的問題。

既然如此,機器人自己處理污水,還能自己制水,豈不美哉?

這就是以「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論對清潔家電品類進行重新思考。

3i 智能淨地站提出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創新性地內建一套「淨水循環系統」,讓用戶徹底解放雙手。

有了「淨水循環系統」之後,基站的安裝就無需考慮上下水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家庭的痛點,畢竟不是每個房子都有合適的上下水通道,而且管道改裝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相比之下,3i 智能淨地站可以放在家裡的任意角落,一站式解決。

除此之外,最大的好處是:只需要給基站的清水箱注入一次純淨水就夠了,後續依靠「淨水循環」就可以實現終生不加清水,不倒污水。

原理很好理解——

「淨水循環系統」中的「污水淨化中心」,具備「消毒」和「制水」兩大功能。

機器人完成掃拖工作之後,滾筒清掃和自清潔產生的污水,都會被回收至基站內嵌的污水箱當中。

這時候,基站裡的污水會被加熱至 90℃ 的微沸狀態,充分消毒之後通過蒸餾系統冷凝爲純淨水,並傳送至清水箱實現淨水循環。

與此同時,基站還會對清水箱中的水量進行判斷,如果水量不夠,則會自動通過空氣萃取水分。

這個「憑空而來」的萃水操作有點像升級版的抽溼機,直接將空氣抽進機身並通過冷凝系統獲取水分,再經過銀離子消毒處理,獲得淨水,最後補充到清水箱當中。

這套「淨水循環系統」實現了水箱消毒和制水的自給自足,掃地機器人的「最後一公里」也就迎刃而解。

把技術原理講明白了,我們再來看看實測體驗。

實測:地面清潔,有更聰明的辦法

掃地機器人有着最主要的三個品質:主動、高效、聰明。

主動是掃地機器人的本分,高效則有着創新的設計兜底,3i 的智能淨地站好不好用,關鍵就在於聰不聰明。

先來看看 3i 掃地機器人的配置——

首先是建圖,3i 智能淨地站的掃拖機器人配備了 200 萬像素的 RGB 攝像頭,雙線激光等傳感器,除了具備空間感知能力,還能通過圖像識別來在地圖上還原傢俱場景。

機器人在底部配備了「綠眼」模塊,通過中波段綠激光的向前照射,在照射到液體、污漬、固體顆粒物、灰塵等不同的髒污時,會形成不同的反射光斑。

機器人正面的高精攝像頭可以捕捉這些光斑圖像,再配合 AI 深度學習算法,從而能識別 52 種髒污及常見物體,並制定針對性清掃策略,以提高清潔效率——比較髒的地方,還會來回拖幾遍,提高潔淨度。

機器人掃拖的軌跡也是按照「弓字形」的軌跡來實現區域覆蓋,在效率和覆蓋面上取得了平衡,後置滾筒也能減少覆蓋死角。

掃拖機器人在工作的時候也能識別地上的一些常見障礙物,例如站立的人類、放在地上的襪子、鞋子等等,機器人在識別之後會主動進行避讓,這一點還是比較聰明的。

透過玻璃地板可以看到,3i 機器人是可以用滾刷來清潔液體髒污的,被吸附的污水也會被刮至機器人的污水箱中,讓滾刷保持相對潔淨的狀態,然後繼續工作。

而連通中掃的無刷風機最大可提供 8000Pa 的吸力,無論是面對常見的地面塵屑、毛髮、零食,還是貓糧和貓砂等垃圾統統都能吸走。

爲了測試一下機器人的清潔能力,我們爲它準備了一些相對常見的髒污垃圾,分別涵蓋了幹垃圾、溼垃圾甚至是乾溼混合的垃圾。

廣東人家裡總免不了有幾株盆栽,先從家裡盆栽的枯枝落葉開始掃起,面對細碎的幹垃圾,一氣呵成,路過無痕:

難度輕微升級,隨手灑落且帶着油漬的碎薯片也不在話下,都可以順利帶走並拖乾淨地面:

既然如此,咱們難度直接拉滿,直接讓 3i 來面對酸奶和穀物的混合物。結果依然是能夠一把帶走,順帶將地面擦乾淨,這點確實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

得益於滾刷結構,3i 智能淨地站也可以實現類洗地機那樣的掃拖功能,所以同爲「地獄難度」的番茄醬,其實 3i 機器人也能掃拖得很乾淨,整體來看它的清潔效果足以讓我們感到驚豔。

這意味着,家中地面常見的多種垃圾類型,它都能夠清潔乾淨。

我們常說,成熟的掃地機器人不只能地面清潔,還得懂得清潔自己。當清潔結束後,它會自動返回基站,排出髒污的同時,滾筒也會被清水洗乾淨,隨後再被熱風烘乾,這點也非常聰明省心。

除了掃地機器人本身,3i 智能淨地站的基站也很值得一提。

創新的「淨水循環系統」自不必說,基站還配備了堪稱豪華的 13.3 英寸大屏。這塊大屏幕能夠直接控制基站和機器人的所有設置,也能在屏幕裡直觀地看到工作數據和耗材狀態。

主機還內置了語音助手,對於不熟悉智能電器的家人,也可以用語音喚醒的方式來清潔掃地,非常方便。

有意思的是,3i 的產品經理還向愛範兒獨家透露,未來隨着自有智能家居生態的構建,這塊大屏可以做的事情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智能淨地站,說不定搖身一變就成了智能管家。

最後,再來說說基站的制水能力。

對於安居在廣州的愛範兒來說,3i 智能淨地站是個頗爲不錯的選擇——廣州常年溼度在 80% 左右,即便是冬季,溼度也在 60% 以上,有着良好的制水環境。

爲了更好地模擬南北方的條件,我們嘗試只往清水箱裡注入了三分之二的純淨水。然後將清水箱放回基站,開啓測試。

基站經過快速檢測之後,就持續開啓了「空氣制水」的功能,往清水箱裡補充淨水。在空氣溼度 75% 的房間裡,五個小時差不多能制水一升左右。在清水箱近乎空置狀態下,一天下來基站就能基本完成清水箱的補充。

單次清掃過後,基站都會自動完成「蒸餾制水」的工作,平均制水時長在十分鐘左右,還是比較高效的。

我們也模擬了超大戶型的使用場景,歷經數十次的掃拖換水之後,讓內置的污水箱完全滿載。之後讓污水箱進行蒸餾制水,完全蒸乾也只需要一個多小時。

使用微沸水蒸餾的方式來處理污水的好處也很明顯,不但可以有效將雜質和髒污沉降,而且還能殺死 H1N1 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等病菌,滿足清水潔淨標準。

無感自動化,是淨地的第一性原理

這是一千多年前,《後漢書》裡的典故。

可見自古以來,地面清潔就是人類社會的傳統雜活,是瑣碎又鬧心的重複勞動,總被人惦記。

但時至今日,這件事確實也值得拿出來重新審視。

作爲一個對「清潔家電」進行重新思考的產品,3i 智能淨地站的首秀完成度很高,並且領創性地爲掃拖機器人這個品類,實現了一個當下最優的解決方案。

對於消費者而言,「自然無感」應該是對一個科技產品最高的禮讚。這些基於先進技術而帶來的便捷體驗,最高的境界應該是隱於無形,讓人覺得這些體驗「理應如此」。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體驗下來,我們發現除了偶爾去更換塵盒,平日間我們的確不需要和這個淨地站有任何交集。

不用考慮安放位置,不用費事添加清水,不用揪心清倒污水、不用糾結不乾淨——掃地拖地本就是一件不該時時惦記的事情,當你忘記什麼時候需要掃地拖地的時候,我想那纔是生產力被真正解放的時候。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重新找回真正屬於生活日常的那份閒適自若。

讓人類解放雙手,這就是「清潔家電」的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