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風險指數降溫 金研院示警:高收債風險持續升溫

▲6月金融風險指數降溫但仍維持今年以來次高,高收債風險持續升溫。(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依旻/臺北報導

臺灣金融風險指數今(12)日表示,6月份臺灣金融風險指數(TAIFRI),整體風險情勢仍在穩定區間,但指數雖然和上個月起來稍有降溫,但仍維持今年以來次高,並提醒投資人做好資金控管,因爲高收益債券基金將面對龐大的壓力與投資風險。

金研院指出,5月國內疫情嚴峻導致指數創下7個月以來指數新高後,6月小幅下滑,但仍爲今年度以來次高,4項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企業放款年增率基期較高影響成長幅度較小;第二,6月股市本益比再度上揚;第三,住宅市場房屋租金下滑導致房價租金比創下2020年11月以來新高;第四,海外高收債投資比重創下2018年8月以來新高。

就4大構面11個分項表現來看,金研院表示,有6個分項風險指數呈現上揚,分別是第一構面「資產評價壓力」的「企業債務」、「股票市場」;第二構面「非金融部門穩定度」的「企業部門」、「家計部門」;第三構面「金融部門的穩定度」的「資產品質」;第四構面「傳染與蔓延」的「國內金融市場傳染效應」。

4個分項風險指數下滑,分別是第一構面的「不動產市場」、「價格波動度」;第三構面的「資本結構」;第四構面的「海外市場風險」,整體而言風險情勢仍在穩定區間。

未來有5大觀察重點:

第一, 國內疫情影響住宅及商辦租金行情;國內疫情影響住宅市場房屋租金價格下滑,房價租金比創下2020年11月以來的新高,使得住宅部分市場風險上揚;此外,居家辦公導致商辦空間需求下滑,商辦租金漲勢亦有趨緩甚至走跌的現象值得關注。不過,北市新增房貸核貸成數政府政策的影響下連續3個月下滑,本年度以來平均核貸成數僅64至66%,相較之前的68至70%明顯趨緩,顯示銀行積極配合政府的房市政策,加上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新制,以及國內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可能對房價有抑制的效果;整體來看國內不動產市場風險仍屬平穩。

第二,疫情趨緩臺股價格波動程度下降;惟本益比持續走高,留意股市量價風險;6月中每日採檢陽性比率及確診人數逐漸下降,市場轉而看好下半年疫情可望明顯趨緩,國內經濟恢復動能無虞投資人重拾交易信心,臺指選擇權波動指數明顯下滑,顯示資產價格波動風險漸趨和緩;惟6月股市資金輪動速度快,成交量維持高檔走勢強勁,大盤本益比未受疫情影響,創下今年3月以來次高,然而風險溢酬較5月下滑,需留意股市量價風險。

第三, 企業資金供給未有明顯緊縮;在企業部門方面,BBB等級公司債券利率已連續四個月下滑,惟因基期較高故本月企業放款成長率呈現些微縮小,且部分產業受疫情影響深刻,銀行融資條件略有收緊,但因應國內疫情對企業民生的影響,政府各部會紓困4.0方案於6月啓動,包括國內銀行業對勞工、中小企業紓困貸款與利息補貼方案實施標準放寬或加碼措施;在政府信用保證機制與紓困貸款的措施下,企業資金供給緊縮情況並不明顯。

第四, 高收益債投資比重創新高,風險持續升溫;在「傳染與蔓延」的海外市場風險部分,美、中、日、歐恐慌指數皆較5月明顯下滑,信用風險部分僅日本以外之亞洲地區仍呈現風險上揚,美、日、歐皆趨緩,反映了國際經濟復甦與市場資金充裕的現象;在「非金融部門」的家計部門部分,由於國際經濟復甦,市場信心強勁,國人投資海外高收債基金總額已連續4個月達一般債基金總額的10倍以上,創2018年8月以來新高。儘管國際資金寬鬆態度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變化,然而經濟景氣復甦及通膨所帶來的各國貨幣寬鬆政策縮減及升息壓力,將對高收益債券市場造成龐大壓力及投資風險,提醒投資人須嚴守資金部位控管。

第五, 全球經濟下半年仍持續受到Delta、Gamma變種病毒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各國仍面臨嚴峻的挑戰,第3季爲疫苗能否抑制變種病毒爆發的關鍵期;金融市場近期美股道瓊仍表現強勁,科技類那斯達克頻創下歷史新高,今年第1季市場反應通膨快速上揚的預期心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及美債平衡通膨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s)大幅上揚,但第2季末市場對通膨看法已修正減緩。

金研院強調,下半年風險情勢觀察方向包括全球變種病毒疫情衝擊、美國聯準會寬鬆貨幣政策走向、國際油價對通膨走勢變化的影響、長短天期公債殖利率走勢震盪,預估下半年投資避險情緒將升溫,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