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照護 老老人有所養

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老老人”的服務供給正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在2025年北京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局長佟立志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就如何服務好“老老人”、做好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工作等民生關切進行了詳細迴應。她表示,“老老人”是養老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北京將瞄準老人剛需,從三方面持續擴大居家照護服務供給,包括開展老年人服務需求調查、精準佈局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強化居家養老服務保障。

談現狀

超九成“老老人”選擇居家養老

北青報:目前北京“老老人”有多大體量?

佟立志:目前全市共有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64.8萬,其中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17.24萬人,佔26.6%。同時,還有80歲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16.7萬。“老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牀前照護、就醫、就餐、精神慰藉等方面,但本市以居家照護服務爲主業的市場主體相對較少,大多居家養老的“老老人”只能靠家庭成員進行日常照料,“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難題亟須破解。可以說,“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是養老工作的重中之重,“老老人”保障好了,養老工作就兜住底了。

北青報:如何滿足這部分人羣的養老需求?

佟立志:據調查統計,在上述81.5萬“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中,自主選擇居家養老的“老老人”佔比達94%,說明居家養老更符合老年人的養老意願,這也是我們開展養老服務工作的重點方向。自2022年以來,市民政局開展了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多舉措擴大“老老人”居家照護服務供給。

我們梳理老人數量、分佈及服務需求,依託市場主體從供給側設計形成了一整套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清單,涵蓋7大類158項專業化養老服務。同時,引導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社區養老驛站以及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根據“老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失能程度,推出24小時普惠居家照護服務套餐,讓“老老人”買得到、買得起、用得好居家養老服務。

北青報:2025年將有哪些新的政策考量?

佟立志:今年,我們計劃瞄準“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剛性需求,從三個方面持續擴大居家照護服務供給。首先,將全面開展“老老人”需求調查,動態更新其分佈狀況和服務需求。依託北京養老服務“一網一端一平臺”,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對“老老人”精準畫像和服務跟蹤分析,以實現更加精準的服務保障。

其次,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網絡。統籌考慮區域人口老齡化程度、“老老人”分佈等因素,精準佈局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今年要再建50家。

此外,居家養老服務保障能力也將繼續強化。比如,今年將加強家庭養老牀位建設和供給,再新建2000張,同時規範家庭養老牀位適老化改造、居家上門服務標準等。

談機構

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突出普惠性質

北青報:服務中心如何吸引更多老年人蔘與?

佟立志:首先,服務被需要,老人才可能來。我們強調“需求導向”,聚焦老年人尤其是“老老人”需求,由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提供養老助餐、醫養結合、老年學堂等爲老服務,吸引老年人蔘與。其次,服務品質好,老人才願意來。爲此,我們不斷豐富專業服務商庫,積極招募有實力、專業性強的各類專業服務商入庫,由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選擇合作方,爲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品質有保障的養老服務。

此外,價格更親民,老人才能常來。我們突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普惠性質。一方面,通過政府提供設施等方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依託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整合轄區養老機構、驛站和康復護理、家政維修等各類專業養老服務商,並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聯動。通過政府支持、企業合作、多方共贏的方式,爲老年人提供買得起、用得上的普惠養老服務。

北青報:服務中心如何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

佟立志:主要有三個關鍵詞。

一是“有爲政府”,我們將圍繞政策供給、產業佈局、設施建設等加強政策保障與支持,幫助市場主體從重資產運營中解脫出來。同時聚焦安全監管和效能評估,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機制。

二是“有效市場”。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要本着“按需設置、動靜分區、統籌使用”思路,科學設置不同功能分區,通過市場化方式整合輻射範圍內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以集成建設和集約化、規模化、連鎖化運營保障可持續發展。

三是“多元參與”。服務是基礎支撐,對照老年人需求,市區兩級積極招募有實力、專業性強的各類專業服務商入庫,保證服務品質。各區街道鄉鎮也要爲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相關支撐。

談助餐

推動連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北青報:目前本市養老助餐發展情況如何?

佟立志:養老助餐已連續4年納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近年來,北京不斷完善養老助餐服務網絡,累計建成運營養老助餐點2410家,助力老年人居家或在社區就餐。目前運營狀況良好的助餐點大多采用品牌化、連鎖化模式。相比之下,獨立運營的養老助餐點面臨需求不穩定、成本控制等挑戰,規模效應有待提升。此外,養老助餐點服務對象多爲健康活力老年人,對居家高齡和行動不便的失能“老老人”,助餐服務需求供給仍有不足。這些也是我們後續要破解的。

北青報:本市有哪些新舉措解決老年人吃飯難題?

佟立志:我們將重點聚焦養老助餐服務剛需羣體,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的“分工負責、各負其責”的協調融合作用,重點依託市場化方式完善服務體系。針對“老老人”等重點人羣,將開展養老助餐服務剛性需求人羣摸底調查,並據此科學佈局養老助餐點。

在養老助餐服務網絡方面,我們將構建以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爲主體,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爲延伸的市場化助餐服務供給網絡。此外,今年將繼續推動養老助餐服務連鎖化、規模化、集約化運營,積極引導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養老助餐服務,努力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有品質的熱乎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