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自身研究院優勢 中華電多方推動數位轉型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馬宏燦。(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邱倢芯/臺北報導

數位轉型」是近年來國內外大大小小企業時常談論名詞,由於科技經濟型態的快速變遷,使得各個企業不得不開始重視相關議題;而數位轉型潮流,也開始蔓延到了電信業者中,他們爲了擺脫笨水管(Dumb Pipe)之嫌,也爲了走出資費戰的紅海,因此開始積極佈局企業內、外部的數位轉型。

在電信產業都面臨轉型議題之際,臺灣5家電信業者中,最具優勢的莫過於龍頭大哥中華電信,其原因在於該公司擁有了自己的電信學院可進行人員數位化技術教育訓練,也有着研究院以進行創新科技的研發,再加上其數據分公司的大數據加持,以巨量資料提供更多研發動能

大多數人對於中華電信的印象,大多是停留在市內電話,或是手機電信服務而以,即便是談論到「數位化」也可能認爲中華電的發展速度並不快;不過事實並非如此,舉例來說,近年來該公司開始思考導入智慧門市,並在特定門市中導入機器人的應用。

甚至在客服系統中導入智慧文字客服,好讓時常塞車的電話客服得以分流,也降低電信用戶等待時間;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馬宏燦表示,除了文字客服外,目前中華電信也正規畫研發智慧語音類的客服。

除此之外,近期大衆最「有感的」數位轉型案例,便是中華電信宣佈與兆豐銀行、新光金控及全聯共同發起正式成立籌備處,啓動純網銀執照申請籌備作業,希望藉此可帶動臺灣的數位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中華電信所帶給用戶的數位轉型,是小至生活細節,大至經濟脈動體驗

企業內部、企業客戶、電信用戶 中華電打造由內而外的數位轉型對中華電信而言,所謂的數位轉型便是由原本提供純通訊(CT)走向資通訊(ICT)服務;爲此,過去也曾與國際企業、顧問公司合作,導入多項數位化系統。當然,這些系統也都整合了中華電既有的電信學院、研究院所研發的技術。

雖然中華電信有部分的服務是引進國外技術方式來支援,但馬宏燦認爲,有絕大部分的技術含量,都是藉由公司內部的能量來完成。

馬宏燦表示,中華電信是由內而外逐步智慧轉型的公司,內部使用的轉型工具分別是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透過研究院的整合,不僅可供給中華電內部自用,而後也將可提供給企業客戶所採用。該公司將自己作爲概念驗證場域(POC),在產品實驗成功後,再提供給企業客戶端使用。

而在一般用戶端,中華電則是注意到目前已邁入行動化的時代,但是該公司以往很多提供給用戶的服務都僅能在個人電腦中使用,因此近年來也開始逐步地將原有服務轉化爲原生APP。

被問到與其他電信業者最大的數位化服務差異,馬宏燦認爲,最大的區隔在於技術掌握度、整合深化能力;其原因在於中華電本身具備研究院,當中囊括了1500多研發人員,其不僅可研發出自身的技術,且在引進其他外部技術時,以技術整合、深化能力,有效地將應用串接,並延伸不同的服務甚至衍生出新內外部服務,等於是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與專業知識

而在數位人才培育方面,馬宏燦指出,中華電信擁有自己的電信學院可以做教育訓練,不過學院當中學到的畢竟是理論,因此內部技術人員若是想強化其專業能力,便會是在執行內外部專標案時從做中學。

除此之外,中華電信的研究院中分散了很多不同的業務需要整合,若有需要時也將安排技術人員進行這一類內部專案的執行,或是利用成立子公司的方式育成,甚至也會將人才送到矽谷培訓,並將研究院內部所研發的某些產品送到矽谷的新創場域中競爭,將人員培訓與產品創新的激盪一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