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變財富 天津盤活閒置資源今年存量土地實現收入194.85億元

天津盤活閒置資源包袱變財富。(大陸央視)

天津盤活閒置資源包袱變財富。(大陸央視)

天津盤活閒置資源包袱變財富。(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近年來,大陸在基礎設施領域,一些地方出現不少閒置的存量資源,涉及土地、房產、無形資產等,如何盤活這些低效、閒置的存量資源,成爲高品質發展中亟待破解的難題。

這兩天,天津市紅橋區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址大樓裡,副總工程師彭學平和同事在實驗室,圍繞一款新型低鈣水泥持續研發,這款新產品成功研發,正得益於這座新投入使用大樓內先進的研發實驗條件。

就在一年前,這個大樓還是處於閒置狀態的樓宇。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紅橋分局稱,這座樓宇原爲科技大廈,原用地性質爲工業,但因開發商缺乏產業導入能力和招商運營經驗,2019年建成後便一直閒置。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景宇說:過去爲了支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城市化過程中形成一些存量,現在來看,有一些已不能夠適應產業升級需要。城市建設需要從盤活存量開始,通過啓動存量,重新整合要素資源,來爲高品質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2023年起,一場以「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品質」爲目標的改革行動在天津市全面展開。紅橋區這個閒置多年科技大廈專案迎來曙光。

經過當地政府積極協調,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意購買作爲新辦公及科研大樓,但許多政策難題接踵而來。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紅橋分局副局長吳梅稱,首先項目原有的規劃用地性質是工業用地,但水泥院專案更多需要科技研發,企業也希望工業用地轉換爲商務用地。

紅橋區科技大廈項目涉及的擬土地混合利用、用途變更等問題都被列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專班清單內。針對市場主體反映的共性訴求,今年初以來,天津市陸續推出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資源支持政策等6個文件、18項規劃資源領域政策,爲盤活存量提供政策支撐。

突破了政策難題,在產業准入、用地轉換、容積率調整等全鏈條改革政策作用下,紅橋區科技大廈項目審批整體時限被縮短至50天,成爲天津城區內首個由工業用地轉換爲其他商務用地的產業用地項目。

隨着天津水泥院的入駐,這座一度閒置多年樓宇,已成爲水泥行業集工程諮詢、工程設計、技術裝備等於一體的重要研發基地,每年產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下同)。

盤活存量育增量,啓動潛力增動力。據統計,2024年以來,天津市共盤活存量土地實現收入194.85億元;盤活存量房產實現收入86.68億元;盤活無形資產實現收入21.58億元。閒置樓宇、老廠區搖身一變,成爲提升城市品質功能、服務羣衆生活需要的新平臺、新街區。

但盤活存量工作錯綜複雜,涉及到體制機制、資金利用、開發成本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當地也在不斷順應市場需求和業態需要,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更多運用改革辦法、技術手段,確保盤出真收益、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