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包袱”變財富!這些“閒置”都能“變現”
(原標題:焦點訪談丨“包袱”變財富!這些“閒置”都能“變現”)
近年來,在基礎設施領域,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少閒置的存量資源,涉及土地、房產、無形資產等。如何盤活這些低效、閒置的存量資源,成爲高質量發展中亟待破解的難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在9月26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提出要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等。
盤活閒置存量資源既是“穩增長”,又是“防風險”,更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抓手,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但該如何去盤活閒置的存量資源呢?
焦點訪談丨“包袱”變財富!這些“閒置”都能“變現”(來源:視頻綜合)
這兩天,位於天津市紅橋區的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新址大樓裡,副總工程師彭學平和他的同事正在實驗室,圍繞一款新型低鈣水泥進行持續研發,而這款水泥新產品的成功研發,正是得益於這座新投入使用大樓內先進的研發實驗條件。
就在一年前,這個大樓還是一個一直處於閒置狀態的樓宇。在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紅橋分局,記者瞭解到,這座樓宇原爲一家公司開發建設的科技大廈,原用地性質爲工業,但因開發商缺乏產業導入能力和招商運營經驗,2019年建成後便一直閒置。
其實,像這樣因運營不善而導致閒置低效的土地和建築在當前很多城市都不少見。
近年來,伴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地方都因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或者市場經濟競爭等因素影響,出現大批閒置存量資源的問題。未得到妥善利用的土地資源,閒置的工業廠房、商務樓宇、商業設施等成爲城市發展中的一道“傷疤”。
建設現代化大都市,讓一樣的城市空間產生不一樣的價值,盤活利用好閒置存量資源便成了一道現實課題。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孫景宇:過去爲了支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城市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存量,現在來看這些存量中有一些已經不能夠適應產業升級的需要。城市建設需要從盤活存量開始,通過激活存量,重新整合要素資源,來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從2023年開始,一場以“盤活存量 培育增量 提升質量”爲主要目標的改革行動在天津市全面展開。紅橋區這個閒置多年的科技大廈項目也迎來了曙光。
經過當地政府的積極協調,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意購買這個項目作爲自己的新辦公及科研大樓,但是在具體推進盤活樓宇過程中,許多政策難題接踵而來。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紅橋分局副局長 吳梅:項目原有的規劃用地性質是工業用地,只能用於工業生產。但是水泥院項目作爲科技研發型企業,更多需要科技研發。企業也提出需求,希望進行工業用地轉換,由原有工業用地轉化爲商務用地,需要建設科技實驗室,再調整容積率,在當時的政策來看操作難度比較大。
按照天津市以往政策,對土地用途進行變更的,涉及規劃調整的必要性論證、編制調整方案以及公示、專家論證等多個步驟,時間週期都比較長,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市場需求。類似這樣的政策難題成爲天津市許多待盤活項目推進中面臨的堵點難點。
在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專班,記者看到一個待盤活存量項目的問題清單,清單中對全市167個重點盤活存量項目中涉及規劃資源領域要解決的發展訴求和問題進行梳理。紅橋區科技大廈項目涉及的擬土地混合利用、用途變更等問題都被列入清單內。針對市場主體反映的共性訴求,今年年初以來,天津市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資源支持政策等6個文件,提出了18項規劃資源領域的政策,爲盤活存量提供政策支撐。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專班負責人 張津誠:比如針對市場主體提出來的一些土地混合利用的訴求,我們充分利用低效用地再開發的一系列政策,明確了土地混合利用、用途合理轉換以及規劃指標按需配置等一系列符合規劃的情形。在滿足這些情形的前提下,允許企業進行自主開發改造。
突破了政策難題,在產業准入、用地轉換、容積率調整等全鏈條改革政策作用下,紅橋區科技大廈項目審批整體時限被縮短至50天,成爲天津城區內首個由工業用地轉換爲其他商務用地的產業用地項目。隨着天津水泥院的入駐,這座一度閒置多年的樓宇,已經成爲水泥行業集工程諮詢、工程設計、技術裝備等於一體的重要研發基地。
將閒置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僅僅是盤活工作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要在“活”字上做文章。通過盤活,讓閒置的資產,持續煥發活力,爲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與活力。那麼究竟該引進哪些項目?什麼樣的項目又算是合適之選?成了擺在天津面前的新問題。
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 董微微:盤活存量,不是把已有的閒置樓宇裝滿一些企業,就是盤活了,它應該能夠爲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新的增長動力,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發展,這纔是盤活。
在天津市南開區,距離南開大學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原名爲科技廣場的項目,該項目涉及8棟樓宇,2009年啓動開發建設,最初定位是酒店式公寓、寫字樓和一般性公寓。但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由於功能定位不清、項目經營不善,2014年10月停工形成閒置,項目工程量僅完成70%。
爲盤活8棟樓宇,充分發揮毗鄰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優勢,南開區積極走訪高校和科研院所,瞭解發展訴求。在走訪中不少高校反映他們有大量科技成果亟待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但面臨空間場地、科轉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
從2013年開始,南開大學的研究人員趙毓和團隊持續攻堅,將蓖麻種子的油脂,催化轉化成爲可以燃燒的航空燃油。但由於缺乏匹配的企業化研發生產空間,這個成果一直被擱置,成了閒置的無形資產。
像趙毓這樣,辛苦做出的科研成果,由於缺乏合適的產業化平臺,無法有效變成產品的情況,在天津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並不是個案。這讓當地產生了打造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產業基地,將無形資產與有形閒置樓宇相結合的想法。
天津市南開區科技局局長 李梓:南開區作爲中心城區功能配套完善,所以把這8棟樓作爲天開園核心區,發揮核心區的輻射帶動和支撐引領作用,提高策源、孵化、服務能力。
2023年5月18日,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式開園。過去沉睡在大學和科研院所裡邊的科技成果、有價值的專利,這些待盤活的無形資產被有機填充到閒置樓宇中。同時,在天開園,記者看到,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投資諮詢、技術合同認定、技術產權交易,甚至人才落戶、入學就醫等需求都能在綜合服務大廳裡得到解決。
趙毓也帶領着團隊入駐了天開園,在這裡,他們的航空燃油項目有了產業化的科研、生產平臺,不僅技術有了新進展,萬噸級的工業化裝置正在規劃建設,目標是未來三年完成適航認證。
在天開園,隨着越來越多的科創成果、概念驗證平臺、科技金融等要素的導入,原來有些荒涼的閒置樓宇變成活力滿滿的創新之地,規模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在天開園,有形無形閒置資產的結合,“生金”效果還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裡科技初創企業已經超過2400家,累計投融資超過10億元,獲得訂單超20億元。
盤活存量育增量,激活潛力增動力。據統計,2024年以來:
天津市共盤活存量土地實現收入194.85億元
盤活存量房產實現收入86.68億元
盤活無形資產實現收入21.58億元
閒置樓宇、老廠區搖身一變,成爲提升城市品質功能、服務羣衆生活需要的新平臺、新街區。
但盤活存量工作錯綜複雜,涉及體制機制、資金利用、開發成本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當地也在不斷順應市場需求和業態需要,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更多運用改革辦法、技術手段,確保盤出真收益、好效果。
當地相關部門除了要遵循市場化原則,統籌協調存量資源,還要破解一些政策難題。同時還要讓這些盤活的資源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這樣才能真正喚醒“沉睡資源”,讓“包袱”變財富。發展中的難題,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活起來”的不只是存量資源,還能爲城市發展提供新動力,天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