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考古發現不斷深入

北庭故城8號遺址發掘現場。

中國社科院考古新疆隊供圖

考古發現的壁畫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隊供圖

核心閱讀

位於新疆吉木薩爾城北偏東12公里處的北庭故城遺址,是古代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

數十年來,考古文博工作者在北庭故城陸續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建築遺址及文物。北庭考古以實物證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

“我是郭物,北庭故城南枕天山北望草原,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漫步故城之內,聆聽歷史回聲,感受‘挾千里以超裡海,築偉業而壯三軍’的西域重鎮的豪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研究員郭物,前不久第一次當上了“代言人”,不過他“代言”的是一座古城——北庭故城。

不止郭物一人。10月24日,第五屆新疆北庭學術研討會暨北庭故城考古40週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7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研究新進展,爲北庭故城“代言”。

數十年來持續研究

北庭故城位於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城北偏東12公里處,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而且“開通道路,別(列)置館驛”,是當時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

郭物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求學期間,就被林梅村教授的“絲綢之路考古”課程所吸引。1999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隨即申請加入考古所新疆隊,投入對新疆和絲綢之路的歷史與考古研究。2006年4月,爲了配合建設西大寺保護工程,他第一次來到北庭故城。2011年4月至5月,考古所新疆隊與吉木薩爾縣文物局對北庭故城進行了考古發掘和鑽探,郭物再次來到這裡。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代詩人岑參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描述的就是北庭的風景。雖然遺址的內外城核心建築都已消失,但四周城牆的輪廓、護城河和壕溝一直都還在,殘垣斷壁訴說着古城的興衰。“我當時負責外城東城門的鑽探工作,感覺自己是在尋找岑參送別武判官的‘東門’。”郭物說。

從2018年起,郭物開始負責北庭故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兩年來,他率領團隊發掘了7000多平方米的面積,遺址格局日漸清晰。

“遺址大致分爲內外大小兩重城。內城城牆夯築夯層均勻緻密,夯土純淨,均爲分層挖掘壕溝的土夯築而成,沒有陶片、骨殖和炭粒人類活動的包含物。而外城城牆的夯土中則往往包含了上述人類活動的遺物。這說明內城幾乎是在曠野上新建的城池,應該就是唐太宗時期建設庭州城。到了擴建外城時,庭州城外已有人居住,有些地段就把居民留下的各種遺物夯入城牆之中。通過考古發掘證明,庭州城和擴建的外城合起來成爲北庭城。”郭物說。

各界學者合力發掘和闡釋

北庭故城在元末明初毀廢,之後的三四百年裡在史書中罕有記載。公元1771年1月,紀曉嵐到新疆吉木薩爾勘探時,意外發現了這座消失了數百年的遺址,並將其記錄在《烏魯木齊雜詩》和《閱微草堂筆記》中。從此,北庭故城再次進入學者和探險家的視野。

90多年前,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來到新疆開展田野考古,其中地質學家袁復禮進行的北庭考察,是對北庭故城的首次現代考古。北京大學教授朱玉麒介紹,1928年7月經由袁復禮測繪完成的第一張1∶10000的《北庭故城遺址測繪圖》是迄今爲止最好的相關測繪圖。

1979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組建了新疆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孫秉根擔任隊長,帶領團隊先後兩次對北庭故城以西的高昌回鶻王家寺院遺址進行了發掘。孫秉根介紹,在修築營房時,人們偶然發現了一幅壁畫,馬上停止施工並第一時間報告有關部門。隨後兩年,新疆隊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基本理清了寺廟遺址的整體佈局和結構,將這座文化藝術寶庫呈現給大衆。

回想起那段艱辛而又令人興奮的時光,84歲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孟凡人感慨頗多。他說,當時發現的回鶻文題記,是由原中央民族學院的耿世民教授釋讀的,玉器由原國家地質部袁建偉鑑定,幾年後出版的發掘報告則由北京大學宿白教授和時任社科院考古所所長徐蘋芳教授進行審閱。通過考古發現,高昌回鶻王家寺院遺址的建築遺蹟保存比較完整,大量的塑像、壁畫、回鶻文題記爲研究高昌回鶻藝術、文字和風俗起到促進作用。

以實物證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

通過考古專家和研究學者持續多年的努力,北庭故城遺址保護的重要性也逐漸爲人所知。1988年,北庭故城遺址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北庭故城遺址列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吉木薩爾縣成立了北庭學研究院,連續舉辦了4屆北庭學術研討會,今年是第五屆。一年一度的北庭學術研討會也成爲歷史文化學界學者的聚會,北庭學的研究得以持續深入開展。“北庭有厚重的內涵,期待考古發掘出土更多的資料。考古工作就是通過發掘實物史料尋回塵封的記憶,啓發後人的智慧。北庭考古以實物證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繁榮暢通。”郭物說。

“以北庭爲核心的城市體系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連接東方與西方、草原與綠洲的重要節點和樞紐,是展示中華文明燦爛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陳星燦認爲,一方面,需要持續做好考古發掘工作和保護展陳工作,用更多客觀的、有說服力的遺蹟和文物來延伸歷史軸線,豐富歷史內涵,活化歷史場景;另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就北庭歷史文化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發掘和闡釋,形成更多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北庭學的內涵,“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把以北庭故城遺址爲代表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