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運河香河段6月旅遊通航

日前,記者走進運河旅遊通航工程中心碼頭施工現場起重機挖土機工程車等大型機械全馬力作業,工人加班加點緊張忙碌。中心碼頭佔地597.1畝,建設內容包括港池護岸親水平臺及陸域配套設施,碼頭建成後將設泊位34個。距離中心碼頭下游不遠處,橡膠壩船閘工程也在同步緊張施工中,目前船閘、船室、航道擴挖正在進行。

據瞭解,北運河香河段旅遊通航涉及清淤疏浚和岸坡防護、堤防改建、礙航設施改造、碼頭和導助航設施配布、景觀綠化“五大工程”。目前,各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均可在6月份滿足通航條件

北運河成旅遊新景點

記者來到位於北運河安運橋西岸的運河文化公園,行走在濱河步道上,碧波盪漾的北運河在身邊流淌;站在中式景觀亭內,運河兩岸茂密的林帶一望無際。園內融入了古淑陽八景石刻壁畫、文化牆和香河歷史名人雕塑民俗文化雕塑等文化元素,更彰顯出千年古運河的深厚底蘊。如今,這裡已成爲香河羣衆喜愛的旅遊景點,被形象地稱爲“香河外灘”。

北運河最早開鑿於東漢末年,是曹操爲了鞏固對北方的統治,利用白河故道開鑿而成。千百年來,香河人以北運河爲依託生存繁衍。北運河香河段流經安平、淑陽、鉗屯、五百戶4個鄉鎮,長21.7公里,上連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這裡沿河兩岸綠樹成蔭,河面碧波盪漾,卻沒了舟楫往來。而在古代,流經香河的“龍頭鳳尾北運河”是入帝都通衢要路、南糧北調的重要漕運通道,香河因此被稱爲“首都之門戶,漕運之咽喉”。

昔日運河的通航繁榮了周邊的經濟,經過歲月的洗禮,北運河香河段存留下許多歷史遺存和古老民俗,如大名鼎鼎的金門遺址曹家水務所遺址,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頭屯中幡等,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4項、市級15項、縣級127項。緩緩流淌的北運河孕育了香河的一方水土,衍生了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若干條歷史文化帶交叉聚集在一起,也使香河成爲了京津冀運河上的文化標誌。

通航體現交通一體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告訴記者,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個率先突破的領域之一。此前京津冀高鐵網絡日益完善,軌道上的京津冀日漸提速;多條跨地區的斷頭路被打通,車輪上的京津冀日漸完善。運河通航也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要體現。

廊坊市三河大廠、香河三市縣而言,三河市與副中心距離最近,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具有優勢,大廠回族自治縣結合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拓展區項目與副中心也產生了密切聯繫。相對而言,香河與副中心的協同發展進程相對滯後。他說:“兩地正在推進的北運河通航工程可以把香河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進一步聯繫起來,文旅產業可成爲兩地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

王暉表示,結合運河通航,香河縣打造了中心碼頭、運河文化公園、景觀大道、王家擺大橋,這些爲當地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產業升級創造了條件。同時,結合運河水鄉的特點,香河未來也可成爲京郊休閒旅遊的目的地。此前延慶區與張家口市懷來縣依託永定河官廳水庫聯手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帶,可作爲參照,提供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