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教堂只是新奇 可樂李清利:「人情味」纔是臺灣根
「我以前個性很衝,做事情都是功利主義掛帥。」回想起自己過去在職場上的拼勁,可樂旅遊國內部總經理李清利露出靦腆的微笑。「但是現在年紀大了,激發出自己善良的本性,更想要幫助地方的旅遊發展。」
在旅遊業界已經拼鬥近30年的李清利,透過早年經營海外旅遊的概念,認爲旅遊產品要有生命力,就需要有所突破,思考該讓消費者看到什麼、體驗什麼。「回頭看臺灣,我希望能讓更多人可以用心看臺灣;當臺灣地方旅遊好了,整個旅遊環境就會好了。」李清利如此表示。
李清利指出,當紅的玻璃鞋教堂、透明吊橋這些大型景點,雖然很有人氣,但都只是時代的產物,帶給人的僅有「新奇感」。看在李清利的眼裡,其實臺灣的小地方處處都有的人情味,纔是臺灣魅力所在。「看看臺灣以前的奉茶文化,多有人情味啊!但是現在年輕人都看不到了啦~」李清利感嘆,其實這些藏在細節處的人情味,非常值得推薦給國外的旅客,讓海外旅客知道臺灣不是隻有美食。
李清利回憶,當初參與高鐵田中站開幕活動時,發現當地居民攜老扶幼地前來參加,讓他心中難以理解。一名老阿嬤就興奮地對他說:「這是當地的大事啊!當然要來參加。」如此簡單的畫面與字句,令李清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認爲,這種與當地居民接觸、對話的方式,才能獲得旅遊時真正的體驗及感動,而不僅是拍拍照片、臉書打卡而已。當旅客與當地的居民、農作物、文化產生感情時,旅客就會與在地文化產生聯結,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透過在地職人的帶領,於羅浮部落體驗先民的智慧。(圖/可樂旅遊提供,以下同)
正因爲重視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因此李清利認爲「職人比達人,更值得重視」。在李清利的心中,「達人」可能僅是一個熟悉當地的外來者,但是「職人」卻是可以真正在當地創造經濟文化、激發出不同元素的要角。李清利開玩笑地表示,這些孜孜爲故鄉付出的人們,在外界眼中,的確很像「憨人」。
在2016年2月,李清利與可樂旅遊的團隊,設計一系列的「臺灣溫度記」行程,內容包括部落體驗等6種主題,旅客可以透過在地職人的帶領,一起釀造小米酒、製作有機黃豆豆腐等體驗;接觸在地的農特產品、同時聆聽在地人的故事。李清利認爲,從在地產業與文化中,重新找出小地方的人情味及特色,就能夠創造地方的觀光經濟,也能夠讓臺灣觀光從「根」重新萌芽茁壯。
「可樂旅遊當協助販售的通路,就可以刺激在地經濟發展;當在地經濟發展具有規模,就可以爲地方留住職人人才,他們又能夠促進地方,成爲一個正面的循環。」李清利認爲,可樂旅遊擔任的角色又像公益團體,又像是旅行社,但都是希望能夠藉由企業的力量,幫助這些爲臺灣各個地方打拼的憨人與企業們,可以永續經營發展。
「雖然聽起來很棒,但實際做起來很辛苦啊!」李清利不諱言地指出,身居總經理的要職,勢必要對公司的營收負責。但很多臺灣溫度記的行程安排,都是要靠感覺去判斷,還需要長時間的發酵與培養,起步很難賺錢。同事們也會擔心每日動輒2,000~3,000元的售價會令消費者卻步。李清利也透露,面對如此壓力,甚至還會被旁觀者笑「小心溫度記變成血壓計!」
儘管面臨大量艱辛的挑戰、營收的數字壓力,但李清利認爲,可樂旅遊更應該要善盡帶動地方經濟的社會責任。「我們若是刻意去壓低成本,反而對於在地的職人與產業的收入不公平!」有着如此的信念,讓李清利與工作團隊仍然堅持經營臺灣溫度記的產品與品質,希望能夠對社會、在地經濟都能帶來正面的改變。而臺灣溫度記系列,也持續地增加新的路線,讓民衆有更多親近鄉土的機會。
除了透過臺灣溫度記逐漸帶起的正面循環,李清利也指出,未來還希望開發出更多種的路線、想要創造出「先選文化、再選地點」的臺灣旅遊模式;還要在迪化街封街,播放在地職人的短片給民衆欣賞…談到那麼多的計劃,李清利非但沒有顯露疲態,反而眼睛透着喜悅的光芒。「被理念追着跑,就不累!」李清利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