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鄒族特色 番路鄉轆仔腳第三期原民區永久屋動土
▲以鄒族文化爲特色興建的莫拉克風災轆仔腳第三期永久屋。(圖/嘉義縣府提供)
以鄒族文化爲特色興建的莫拉克風災轆仔腳第三期永久屋20日舉行動土大典,這座原民區基地將興建150戶雙並透天房舍,預計101年5月完工入住。縣政府也將原住民提案的「逐鹿部落」、「鄒瓦納部落」 和「轆仔腳部落」等三種名稱進行問卷調查,由族人自決爲社區命名。
位於臺18線阿里山公路旁的轆仔腳第三期永久屋,是繼山美基地第二座動土的原民區基地,總戶數150戶,將容納阿里山鄉南三村和北四村等7個原住民部落(新美村9戶、山美24戶、茶山38戶、樂野16戶、達邦20戶、來吉22戶和裡佳19戶,另有大埔鄉西興村1戶,並規劃1戶做爲紅十字會備災中心)。
原民區佔地9.2公頃,是8座永久屋基地中面積最大的基地,規劃有社區活動中心、道路、 公園、步道、綠地和停車場。另外,由原住民委員會補助4000萬元興建的阿里山文化觀光藝術館現正進行委外設計。
轆仔腳第三期永久屋是阿里山鄒族文化的延伸,屋型分爲28和34坪兩種格局,整體設計極具原住民特色,未來將成爲阿里山鄉推動觀光產業的前哨站,基地20日上午由張花冠、重建會家園重建處長顏久榮、產業處長蒲忠義、原委會副主委夏錦龍、副議長張明達、阿里山鄉長陳明利、紅十字會嘉義縣支會長吳容輝等人主持動土儀式。
莫拉克颱風肆虐嘉義縣,永久屋需求515戶,除來吉基地45戶由世界展望會認養援建外,其餘470戶都由紅十字會籌建。第一期日安社區90戶及竹崎鄉日滿社區42戶已落成「入厝」,日安社區第二期86戶和大埔鄉埔南基地26戶預訂12月中旬入住啓用,山美基地28戶已於9月動工,將趕在農曆過年前完工,樂野基地也將在11月27日將舉行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