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搭上科技快車

近日,在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湛江村合興屯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大棚裡,育秧流水線自動鋪土、灑水、播種、覆土,形成成品秧盤。

“機械化育秧比傳統人工育秧要快很多,省時省力。流水線每小時能生產800多個秧盤,一天可滿足300多畝稻田用秧需求,出苗率穩定在90%以上。”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嚴霞說。

農機是春耕生產的主力軍。今年以來,廣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智慧農機大顯身手,春耕備耕跑出“加速度”。

在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調村村,一臺自走式埋茬起漿整地機在田地裡翻土耕作。研發企業負責人李文潮介紹,這款耕整機不僅具備雙向作業能力,而且省油耐用,能夠適應多種複雜地形,作業效率比傳統機械提高了20%。

目前,廣西投入農業春耕生產的農機具達到51.2萬臺,其中安裝信息化遠程終端監控系統的18000多臺,安裝北斗輔助駕駛系統的4000多臺,農用無人機11000多臺,春耕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玉林市玉州區仁厚鎮茂岑村農業生態灌溉渠道示範點及水稻高產示範片基地,智能耙田機、插秧機和無人機一起作業,勾勒出一幅智慧春耕圖。

爲了便於農機作業,廣西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充分考慮了農業機具出入田塊的問題,專門設置了機耕斜坡,可以讓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業機具暢通出入。

在玉林市容縣松山鎮貢果沙田柚種植示範基地,工作人員正操作植保無人機爲沙田柚樹開展施肥與病蟲害防治作業。“植保無人機能根據地形地貌自動調整施肥與病蟲害防治作業,肥料用量和藥量都能精準控制。此外,有些病蟲害防治必須夜間作業,無人機克服了人工無法夜間作業的短板,省時省力又安全。”基地技術員陳天成說。

爲保障各地春耕農機需求,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織幹部、技術人員下鄉1.27萬人次,培訓機手、維修工1.3萬人次,檢修各類農機具27.6萬臺(套)。目前完成機耕面積2000多萬畝,機種面積487萬畝。

截至目前,廣西農作物春播進度超過六成,其中糧食作物春播進度接近四成,經濟作物春播進度超過七成半。(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