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陽:科技繪就春耕圖

春耕時節,湖北十堰市鄖陽區譚家灣鎮核桃樹埡村的田壟上,村民萬昌鵬正掄着鐵鍬,新翻的泥土裹着春陽的溫度撲在臉上。“老王,你看這土質,比去年鬆軟多了!”他用脖頸上的毛巾擦了把汗,沖田埂上穿紅馬甲的工作隊員王海直嚷嚷。不遠處,村委曬穀場堆成小山的化肥正被村民們一袋袋扛上板車,春泥與化肥的酸香在暖風裡氤氳。

這熱鬧場景背後,是湖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駐村工作隊精心織就的“科技春耕圖”。早在去年,駐村工作隊隊長就帶着湖北香青肥料公司的農技專家們,多次鑽進該村的韭菜大棚,查看土壤育苗情況。當時村民們還半信半疑,“種了幾十年地,難道比不過儀器?”誰料短短數月,萬昌鵬家的韭菜就像吃了“增長劑”,原先細弱如線的葉子變得寬厚油亮,畝產更是增長不少。

“過去施肥都是憑手感,現在都是靠數據說話。”工作隊員曹凱點開手機裡的土壤數據庫,氮磷鉀含量、有機質指標一目瞭然。年初開始,這支由菸草專家、化肥工程師、駐村隊員組成的“科技輕騎兵”,揹着檢測儀走遍了全村特色種植田。在魔芋坡地,他們發現鉀元素缺失導致根莖腐爛;在柑橘林裡,檢測出過量磷元素影響掛果。每戶的田頭地頭,都插上了標註土壤配方的彩色標牌。

最讓村民們稱奇的是香青肥料研發的專用有機肥。作爲深耕肥料領域30年的“國家隊”,企業把實驗室搬到田間,針對當地韭菜怕澇、易生韭蛆的特點,調配出“高氮低氯+生物菌劑”的獨家配方。“去年試用的20戶,平均增產45%。”村支書李豐勇在省農科院開設的“田間課堂”上,掰着手指算賬,喜悅之情浮現在臉上。

如今的核桃樹埡,科技賦能已滲透到產業幫扶的“三線四園”,駐村工作隊不僅送肥到戶,更把“科技種子”播進鄉親們的心裡。魔芋種植大戶劉海的微信收藏夾裡,存着十幾次培訓的課件,“以前覺得種魔芋靠天收,現在知道要採取測土配方、科學施肥、注重通風、滴管補水等措施。”談起魔芋種植,他現在信心滿滿。

春陽西斜時,曬穀場的化肥已發放完畢。山風掠過層層梯田,韭菜棚鋪着銀色防蟲網,柑橘林掛着黃色誘蟲板,魔芋地裡插着智能監測杆,新施的配方肥也將隨着這裡的泥土悄然溶解。“下一步要考慮配肥站建設,那樣鄉親們就能定製肥料了。”工作隊隊長望着村民們滿載而歸的隊伍,思考着科技振興更加便民利民的方法。(張豔林、席曙光、歐陽新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