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特產”讀懂一座城

2024-11-27 08:06天津日報

“外地朋友來天津玩,該讓他們帶什麼特產回去?”從前,這個答案可能是麻花、糕乾、海鮮等美食。如今則有了許多新答案。畫着煎餅餜子的冰箱貼、楊柳青年畫主題的帆布包、各種津農精品……時代在變,遊人在變,津味特產也不斷有新成員加入,共同詮釋着天津這座城市的精神風貌與文化內涵。

特產,“特”字當先。天津因河而生、因海而興,擁有獨特的河海文化。得益於河海津韻的薰染,塑造了各種津味特產。特產的“個頭”可以很小,一塊糕點、一個冰箱貼、一根蘿蔔就能承載起這項美譽。特產的外延卻可以很大,農產品、手工藝品、小吃……都能被囊括其中。小小特產背後凝結着城市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透過它,人們能夠看到一座城市的過去,品味一座城市的底蘊,感受一座城市的精神,進而讀懂這座城、愛上這座城。

透過“小特產”解讀天津,撲面而來的先是一股煙火氣。“巨大一個煎餅餜子,撒滿了蔥花和芝麻。”如果在社交平臺看到這樣的評價,你是否以爲網友在分享美食?點開說明,卻是冰箱貼。這類新奇有趣的文創產品濃縮了津味文化。有人說,“津味,離不開脣齒間的津津有味”。石磨、綠豆麪的煎餅最地道,是對老味兒的堅守,“大餅卷一切”又彰顯着這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相聲大師侯寶林曾點評天津的豆漿:“那叫醇,就跟天津人一樣,厚道!”各種津味早點構成了特色十足的津味煙火,這濃濃煙火氣中,承載着這座城的人文韻和天津人的精氣神,蘊含着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幸福感。

河西區的一家老字號集合店,被網友稱爲“適合一站式‘進貨’天津特產的地方”。桂發祥麻花、鴕鳥墨水、楊柳青年畫……在這裡,老字號抱團經營,各種非遺展輪番登場,當鋪、裁縫鋪、照相館等近代老店的經營場景也被還原。人們不僅能“買買買”,還能瞭解天津工商業的變遷。這些特產雖小,背後藏着的卻是一家家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老字號。

透過老字號,人們得以觸摸天津賡續百年的工商文化基因、感受多元包容的津派文化。誕生在運河邊的獨流老醋,因運河而興,其歷史與技藝也反哺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匯入多元一體的河海文化。泥人張、楊柳青年畫既是老字號又是天津民俗文化的代表,這些具有產業屬性的民俗文化不斷在內容創新、跨界融合、多元發展上積極探索,讓天津的文化味更具層次感、吸引力。種種探索具象化爲一件件特產,無論是技藝精湛的“老招牌”,還是充滿新意的文創產品,它們的誕生、出圈,折射津派文化的與時俱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藝、現代生活不斷碰撞、相融,讓“小特產”有了大內涵。

土特產裡,也蘊含着一座城市的創新力。從孩子的喜好上獲得靈感,楊柳青木版年畫對傳統的“娃娃抱魚”圖樣進行改造,“熊貓抱魚”的新圖案印到了旅行包上;種業科技創新,讓小站稻有了越來越多的新品種和越來越先進的配套栽培技術……從老到新,很多特產看着不起眼,卻能串聯起城市的過去與現在,以一件件特產爲載體,河海津韻不斷被注入時代特色、創新活力,跨越時空界限,歷久彌新。

從煙火氣到文化味,從科技感到現代範兒,每一種特產,都是城市文化的生動註腳。這也提醒我們,每當來到一個地方,不妨多去瞧瞧特產,那裡藏着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模樣。(楊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