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 先從廣州出發

李君如發表演講。(取自新華網)

作爲一座千年老城廣州當前正在開展城市更新。(取自全羊網)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取自全羊網)

日前,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落下帷幕。600餘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爲主題展開3天對話。「讀懂中國要先讀懂廣州,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大陸國創會常務副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表示,廣州已成爲世界觀察中國開啓新徵程的重要窗口

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來賓通過視頻和連線「雲聚」廣州。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人類命運休慼與共。」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演講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和全球性危機的時刻,我們感到更需要彼此的幫助。」印度尼西亞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也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蘇加諾在視頻中感謝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便爲包括印尼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的富有建設性的幫助。

本屆會議設置了兩場與疫情防控、健康中國相關的平行研討會。會上,廣州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等分享了廣州抗疫對策。「我們堅持生命至上,前所未有地調動全市資源,不管是三個月的新生嬰兒還是90歲高齡的患者,我們都絕不放棄。到今天爲止,廣州市在全國大城市裡病死率是最低的。」唐小平說。

展望雙循環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復甦」也是本屆會議的熱詞之一。

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利耶夫說,中國通過非常高效的手段,成功阻止病毒傳播,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經濟復甦。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認爲,中國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有助於保護中國經濟不受外部市場波動的影響,還將有助於推動未來經濟以更平衡和可持續的方式發展。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的判斷與他們一致。彭森預測,中國今年全年GDP增速在2%以上,明年恢復7%到8%,實現「深V反轉」,大陸是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現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作爲會議的舉辦地,廣州前三季度多個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回暖、改善、強勁、向好、有力」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此前用這五個關鍵詞概括廣州經濟恢復情況。

李君如對廣州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認爲,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隨着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度推進,都給廣州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面向未來,如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著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表示,廣州作爲國際貿易中心,應在發展中側重國際大循環。「廣州跨境電商很發達,肯定會最先享受RCEP協定的紅利。」

新經濟新基建時代脈搏

廣州經濟恢復動力足、韌性強,跟近年廣州積極發展新產業、推動新基建、打造新業態、積蓄新動能密不可分。其中,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新興技術產業,成爲廣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讀懂中國」組織與會嘉賓考察廣州最有「錢」景的區域──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區。這裡已引入騰訊、阿里巴巴、國美唯品會、小米復星、科大訊飛、TCL、樹根互聯等一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總投資超過7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新基建。在「新基建、新制造:發展新動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行研討會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餘明永介紹廣州新基建發展的最新動向。今年5月,廣州首批73個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集中籤約,總投資規模達到1800多億元,涵蓋了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智能充電樁等。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十分看好這個區域的高科技產業集羣發展,並提出在廣州常設「中國─上合組織國家合作中心」。他認爲包括廣州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到2035年將有能力與美國的矽谷競爭。

老城市新活力大步前行

不久前,中共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當前,大陸城鎮化率已超過60%,下一步怎麼走麼在「城市更新與治理創新」平行研討會上,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廣州,希望從這座超大型城市的發展經驗中獲得借鑑與參考。

「廣州是一座因改革而明、因改革而興的城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小勉說。在她看來,廣州在城市更新和治理創新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實踐案例,如通過以共建爲導向,創新城市更新運作模式,鼓勵土地權屬人包括居民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等參與城市更新整個過程,從更新前的是否願意改,到更新中的怎麼改、如何改,再到更新後的成效是否滿意等城市更新的每一環節,真正實現社會共建,不斷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和效率。

「廣州位於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理解中國開放的窗口。作爲一座千年老城,廣州當前正在開展城市更新。讀懂了廣州的城市更新怎麼做,對於讀懂中國很重要。」鄭永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