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慈悌專欄》朝野需要更多橄欖枝

總統賴清德10日召開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圖/總統府官網直播

朝野衝突不斷,賴總統10日行使憲法賦予總統的「院際調解權」,召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雖然當前的政治紛亂來自政黨之間而非五院之間,但賴主動遞出橄欖枝,無論用意爲何,至少開了突破口,期待朝野都能放下執念,共同化解政治僵局。

賴清德從去年520上任後,從國會改革案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執政黨由賴總統與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立院黨團,兵分四路提出釋憲,到《憲法訴訟法》、《選罷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法爭議,接着藍白聯手刪凍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再到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喊出「大罷免」,都讓朝野嚴重對立。

賴清德10日表示,身爲國家元首,他深刻感受國人對社會團結安定、臺灣進步發展的殷切期盼。他期盼透過這次的國政會商,以人民福祉爲優先,建構五院溝通平臺,讓國政順利推動,讓國家持續前進。

賴清德沒說錯,國人確實對社會團結安定、臺灣進步發展有殷切的期盼。但他期待以此建構五院溝通平臺,讓國政能順利推動,恐怕是用錯了方法。不僅立法院長韓國瑜無法代表在野黨發言,就連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恐怕也無法替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發言,也難怪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要質疑,此次會商是賴清德「要給韓國瑜穿小鞋」。

但無論賴清德用意爲何,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爲了美國利益,可能拿臺灣半導體等產業開刀,日、韓政局也有各自的紛擾,加上大陸政經情勢的變化,要讓臺灣繼續向前,國內沒有繼續亂的本錢,執政近1年交不出成績的賴政府,國人也沒有時間繼續等待。

讓臺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是朝野最大公約數,無論在朝在野,都有責任推動臺灣的進步和發展。賴清德表示,他召集五院會商國政,是要團結國家、化解紛爭,共同找尋解決問題的道路。既然如此,那何妨再開一條路,接下來,再召集政黨領袖共同會商國是。

在野黨也應設法釋出善意,如果總預算真的讓行政部門有窒礙難行之處,在立法院開議後,應儘速讓相關預算能夠赴各委員會報告並解凍;行政院則應自行檢討,並記取教訓,若確有需要追加預算,也要儘快與在野黨溝通,尋求解決的方法,而非不斷開炮,助長敵意螺旋。

至於執政黨,在柯建銘喊出「大罷免」後,國民黨也喊出罷免綠委反制,目前全臺各地都在醞釀罷免地方民代,賴清德想要「團結國家、化解紛爭」,應公開表態不支持綠營以政黨力量投入,讓各地的罷免激情降溫。

臺灣需要更多橄欖枝,只有朝野各退一步,相互釋出善意,才能化解當前政治亂局,讓臺灣跨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