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陸生走進坪林 發現臺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臺大爲Minerva Schools舉辦的工作坊 「從土地到手裡的臺灣茶」,帶領學生坪林茶園觀察。(圖/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提供)

系秘書姐姐在系羣裡分享了新北坪林茶農參訪一日活動的資訊,包車管飯,還不用錢,我二話不說果斷報名!順手把連結分享到廣東陸生羣,另外兩位陸生同學看到也手刀報名了。

此行約莫十五人,大部分是政大學生,有三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生,分別是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還有一位濃眉大眼的歐洲學生。

#坪林老街保坪宮

清晨九點多到達坪林,陰雨罩不住好心情,眺望山間飄蕩的雲霧,簡直神清氣爽!經過當地國小,操場中間竟停着幾隻鷺鷥,或坐或立,形態優雅,本以爲是雕塑,但一想不對,哪有人把雕塑架在操場中央的,小朋友們還得踢球呢!

第一站是坪林老街,老街中心是供奉着玄天上帝和保儀大夫的保坪宮,茶農每年都會請保儀大夫出巡茶園,管理病蟲害,祈求茶葉豐收。

特別的是,保坪宮也迎媽祖,「媽祖五年纔來一次。很多很多年前,這裡發生了嚴重蟲害,大家走投無路請來媽祖,結果病蟲害就這麼消失了,而這一傳統就保留到了現在。」

今天的導覽是坪林茶青阿德,七年前決定返鄉創業的他,如今已是老街上頗有名氣的餐飲文創店「坪感覺」的老闆,還迎娶了賢惠俊俏的坪林姑娘。

#初識坪林--山水間的茶鄉秘境

包含坪林在內的大文山堡區域都是包種茶產地,坪林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宜人,梯田式的丘陵利於排水,生物多樣滋養肥沃的土壤,讓這裡的包種茶香氣獨特、質量特優。

「坪」的意思是一條溪的兩岸,私以爲坪林茶好,但有坪林水加持,纔是真正地好。

阿德開玩笑說:「這邊的北勢溪翡翠水庫臺北的備用水庫,所以坪林人都講:我們喝不完的水,就留給臺北都市的人喝。」

「林」是山林,坪林依山傍水、好山好水,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觀,春天看山櫻杜鵑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夏天騎腳踏車觀賞螢火蟲,秋天登山露營賞秋葉,冬天萬物蟄伏萬籟俱寂,朝拜雲深不知處的天佛禪寺別有一番意境。

爲了保護當地生態,坪林限制蓋娛樂場所、工廠、電影院,所以這裡沒有任何商業和快餐文化的氣息,只有一望無垠的幽靜森林和雲霧繚繞中的茶樹梯田。

「一般人聽說坪林,都會說坪林我知道啊,在大坪林捷運站嘛!」阿德把我們逗得哈哈笑。

從前行經北宜公路的人,一定會在坪林落腳小憩,但現在,「交通改變了坪林的生態,雪隧建立之後,坪林就被大家錯過了。坪林曾經有一萬多的人口登記,現在只剩六千多人,實際居住只有3000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帶來產業沒落凋零,坪林成爲一個都市和後花園之間,「不山不市」的地方。

#茶青迴流在地創生,坪林的再生和希望

老一輩阿公阿嬤總是說:「唉,坪林沒有希望了,都沒有人來!」但當說到坪林茶葉時。他們又立馬振奮起精神,自信傲嬌地拍拍胸脯:坪林茶是最好的茶!

是啊,雖然人變少了,但是相對的,坪林的污染也變少了。對於茶葉的生長來說,倒是天時地利的好條件!

在坪林自然生態韜光養晦的同時,一羣坪林的年輕人陸續地回到這裡,背井離鄉或許帶來物質的充足,但內心卻總是漂泊無依,他們意識到茶纔是身爲坪林人的使命和羈絆,

放棄現有的一切,毅然決然回家鄉深耕,學制茶,幫助坪林年長的茶農,運用科技和網路行銷推廣坪林好茶,爲坪林茶產業帶來新的動能,用實際行動回饋家鄉。

百年老茶店「滴滴香」的店長偉毅也是回鄉茶青之一。他就讀觀光系期間去國外參展,看到日本的抹茶可以做得這麼豐富多樣,才忽然想到,爲什麼我們臺灣的茶葉不可以呢?

「臺灣烏龍茶發酵後可以很迷人很細緻,融入食品當中,是很不錯的結合。」說着,他拿出自家創新的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嘗試

我問偉毅爲什麼店名叫滴滴香,他說是當年阿公賣的茶其中一個品種,爸媽製茶出身,姐姐幫忙設計包裝,偉毅負責行銷宣傳,滴滴香是這戶人家共同守護的事業

就茶來說,臺灣特種茶的改良,有諸多經驗值得借鑑。臺灣在地創生小而美,有精緻、高質量的產品,但受限於市場和物流通路成本。兩岸若能優勢互補各取所長、互相學習綜合的話就太好了。畢竟這是能改善社會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永續事業。

#參觀茶廠——瞭解茶葉製作的前世今生

第二站,我們在老街旁的茶廠,瞭解茶的前世今生。茶農阿伯介紹道:「茶是一種經濟作物。茶的所有部位都可以用,不會浪費。茶葉可以泡茶,茶籽可以搾油,茶花可以釀蜜……」

茶葉的採摘和熟成,有六個主要步驟。第一步,採摘茶菁,阿伯介紹茶分爲上午茶、中午茶和下午茶,上午茶有露水,下午茶有水汽迴流,中午茶(10點到3點)最好。

今年氣候變遷,北部多雨,南部乾旱,坪林就沒有冬片茶。氣候狀況好的話,坪林茶一年能採摘五次,春茶得人喜愛,因爲經過四季孕育和冬藏休眠厚積薄發,春茶生命力量最強大。

坪林有兩種採茶方式,人工或機器採摘接近成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茶芽。機器一次能採一大片,但對茶樹本身傷害也大,採茶還要控制採收區域,否則一下子全部長出來,人力會不足。

阿伯笑着說:「歌裡唱採茶女唱得很好聽吼,但坪林採茶姑娘平均六十五歲,你們如果來採茶,就是最年輕的採茶姑娘!」因此,後來我還積極試穿採茶衣呢!

第二步、第三步分別是日光萎凋好室內萎凋,日光萎凋是利用太陽光能去除茶菁水分,室內萎凋要靜置十小時以上。

產季時分,茶農的眼睛都是帶血絲的,採了茶以後,兩三個小時就要將茶葉帶回來,否則有萎凋程度的問題,就算在室內萎凋,也要兩三個小時翻動一次。

第四步炒菁,以高溫破壞茶菁中的酵素活性,第五步揉捻,將炒熟的茶菁揉捻成翠綠條索狀,破壞表面細胞層茶汁滲出,沖泡才清香

最後一步乾燥,只留下精華。阿伯說:「我們都吹冷氣,但冷氣不是在房間,而是在茶房,爲了控制溫度,製作最好的茶。」坪林人對茶真的是一級寵愛。

這樣繁瑣的過程中,茶漸漸呈現出不可思議的花香,味甘而鮮。以上所說的六大步驟,每個步驟都有講究,是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成就了坪林茶、乃至臺灣茶的有口皆碑。

# 認真學習茶知識,製茶和泡茶

阿德說我們這一團格外認真,一個個低頭做筆記、拍攝記錄,外籍學生聽得尤其入迷,因爲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常見的新鮮事物,他們帶來錄音設備,對今日所見的每位茶農都進行了訪問,我想他們會認真剪輯成視頻,爲坪林做宣傳。

我非常仔細地聽茶農講述,茶有很多種類,綠茶不發酵、木柵鐵觀音中發酵,普洱茶後發酵,發酵程度越高、茶湯顏色就會越深,臺灣的茶品種改良技術走在前沿,例如臺茶二十號就是一種農業科技的創新,但是青心烏龍有蘭花和桂花的香氣,但是非常嬌嫩,很多病蟲害,茶農們便做這樣的嫁接嘗試:

根是金萱茶,樹幹接青心烏龍,這樣一來,金萱可以抗旱抗寒,茶樹得以存活,又能順利取得青心烏龍的香氣。

蜜香紅茶的嫩芽要被小綠葉蠶咬過,像蚊子一樣叮一下,吸裡面的茶汁,這樣纔會有蜜香出來。所以坪林的茶不可以噴農藥,不然就沒有病蟲害,茶葉就沒有價值了。

所以第一泡茶要不要倒掉?這見仁見智,我們坪林茶是不需要,因爲沒有污染,沒有工廠。」

泡茶第一道叫醒茶,意思是用溫度叫醒它。老伯形容得很可愛,「記得對它說醒來了醒來了!我要泡你了!」

我才知道,不同的茶葉泡茶的溫度是不一樣的,並不是越高溫越好。溫度不對,茶會苦澀。用剛燒好的水滾茶,是專業比賽的方法,因爲一百度能把茶的缺點暴露出來。但平時自己喝茶就沒必要,溫度太高,只四泡就壞了,阿伯告訴我們一個訣竅:「包種茶最好在80-90度間,就記臺灣的咖啡店名,八十五度C。」

阿伯教我們用吸溜的方式品茶,牙齒輕微咬合,讓茶從牙間縫隙溜向舌苔,不直接吞嚥,而是讓茶在口腔內部來回滾動,這樣茶香纔會發揮到極致,兩頰滲唾液出來,沁甜不斷回甘。

茶葉是一種活性的東西,如普洱茶越放越好喝,而包種茶最佳賞味期是半年,還有青心烏龍、金萱、翠玉、臺茶二十號、銀香……哇,聽完這堂課,我都快成爲半個茶葉小達人了!

#做茶包,福建茶師和茶郊媽祖的淵源

茶有很多好意頭,阿伯曾去學校製茶給家長和學生們喝,包種茶諧音「包中茶」,包中狀元。婚禮上也會有茶,因爲茶有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意思。

既然這麼吉祥,我們當然要學習製作「茶包」啦,所謂茶包,其實是茶香味的媽祖御守,可以隨身帶當香囊。

阿伯問我們:「啊我們坪林在山邊,又不是在海邊!爲什麼茶包上有媽祖?」

原來啊,過去臺灣會找福建的品茶師傅來教大家吃茶,而這段路程要經過黑水溝,爲保平安,出海的人會在船上供奉一尊媽祖。以前賣茶的叫茶郊,賣鹽的叫鹽郊,港口有很多茶郊,下船後把媽祖挪放在茶商工會茶郊,久而久之,茶郊媽祖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老街上的良心饅頭

老街上的每一家鋪子都有背後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良心饅頭的阿嬤,阿嬤發揮自己的美學精神,製作「五行饅頭」,黃色是南瓜,黑白色是芝麻,紅色是紅曲,綠色是坪林包種茶!

阿嬤的饅頭比一般的饅頭口感鬆軟,質地溼潤紮實,原因是阿嬤不加水,而是使用豆漿入料。三四點起來磨豆漿做饅頭,她的饅頭從三十年前就賣十塊錢一顆,品質如一。

阿德向我們介紹道,阿嬤的豆漿無論什麼容器來裝,都只收十塊錢,有人用桶子來裝,阿嬤也只要十塊,阿嬤一直在這裡,用一顆饅頭、一杯豆漿連結坪林的鄰里街坊。

#跟冠軍師父學品茶

吃過清香細滑的茶油麪線後,十幾分鍾蜿蜒山路車程將我們送到了今天的最後一站——茶園。

在這裡,三位冠軍茶的青農師父已經排排坐在茶几前了,其中一位師父的茶葉質量奇優,價值竟達五萬臺幣一公斤。

他們親自爲我們泡茶,教我們最專業的品茶知識。先稱量茶葉,三公克五分鐘,100度滾水,150ml的水,就是比賽茶的泡茶步驟,用100度開水是爲了讓茶的缺陷無處可逃。

條索型茶葉只需五分鐘,而球型茶葉泡六分鐘,爲了讓它們先張開。包種茶的評比規則是香氣佔60%,滋味和口感佔剩下40%,好的包種茶會孕育出不同的花香和果香,茉莉花、野薑花、鳳梨等,所以說香氣是包種茶的精華所在。

當天下午,我們喝了三道茶、一道是由輕到重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顏色從淡黃到褐紅,第二道是四款包種茶,第三道是茶青們對遠道而來的我們的特別招待,至少有十種茶,其中還包括一種比賽茶的冠軍茶。

我們一夥人邊喝茶邊談天,請教茶學問,聽茶青師父們的故事,望向窗外是高低起伏的山巒和綠油油的茶樹田,除了需要一直跑廁所,這樣的午後時光真的讓人很享受。

從坪林離開回到動物園捷運站,抿抿嘴,整個口腔都還是清甜的回甘。

#坪林鄰里大家庭

喝茶的時候,我問茶青們,這一行的門檻高嗎?他們說其實是每一個步驟都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就看你願不願意跟大家多交流

其實坪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坪林茶招牌和口碑背後,茶鄉人之間的互助和互愛。

坪林的冠軍茶師父層出不窮,各個獨具一格,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但坪林的年輕人們卻從不大門緊閉高高掛起,有謙卑的態度,喜歡互相交流,崇尚共學共贏的風氣。

他們是彼此值得尊敬的對手,也是互相進步的良師益友。離開的時候,我聽到其中一位茶青問另外的幾位:「喂!等會有事嗎?啊沒事就泡一輪再下山!」

茶青偉毅說,自己農閒時會和其他茶青相約鬥茶,「我們會想爲什麼他的茶葉會有這個味道,爲什麼會是這樣子的香氣,彼此做研究。」

在坪林,這幾乎是大家默契的共識,沒有惡性競爭和嫉妒是非,坪林的一代又一代茶農,用互助互愛,守護和回報上天賜予他們共同的福澤和恩惠。

老街上的各家各戶也一樣相親相愛,離開良心饅頭鋪來到下一家牛軋糖鋪的時候,阿嬤還跟我們一起湊熱鬧,來這邊攤位拿糖吃。

雜貨店的老闆娘月娥姐介紹坪林茶的時候,沒有特別說自己家的茶好,而是說:「我們坪林的茶都一樣好,你在哪一家買都不會錯!」

口才一流的阿德更是義務幫老街上的商鋪做介紹,讓這羣默默無聞的店家們都能被看見,例如他故意問饅頭店的阿嬤平時幾點起牀?」阿嬤回答三點四點。

「啊起那麼早做什麼?」阿嬤就說磨豆漿做饅頭,這是阿德拋磚引玉,鼓勵阿嬤表達,幫她拉攏生意。

就連坪林人拜的宮廟,都有一個象徵着鄰里情誼的故事。保坪宮本來是滴滴香的家廟,一百多年前他們全家來坪林定居,把神明玄天上帝也一起請了過來。

當時這兒的人們也需要一個精神依託,偉毅家先人們就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來親近神明,久而久之,保坪宮從私人家廟,變成了老街最古老、香火最鼎盛的宮廟。

如果將坪林茶鄉比作一個大家庭,家和方能萬事興,這樣子和諧共榮的土地定能和氣生財,生機盎然。

很高興我能和政大的學長姐還有其他的陸生一起參加這麼有意思的活動,短短一天的時間,學到許多關於茶的知識和技能,感慨於坪林團結友愛的鄰里氛圍。

做人最重要的是知恩圖報,同爲年輕人,看到茶青們的勇氣和毅力,我實在很敬佩,也不禁開始思量,我又能爲家鄉做點什麼呢?(廖小花/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