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終結了AI硅谷與華爾街的雙寡頭敘事

過去十年,硅谷與華爾街的“技術—資本”聯盟,構成了經典的雙寡頭敘事:硅谷通過技術突破構建故事,華爾街通過資本槓桿放大預期。這套敘事模式要常講常新,就必須不斷添加新的素材、新的情節。過去兩年,AI是當仁不讓的故事主角。

2025年,這樣的敘事出現了變數。

當谷歌、Meta等公司仍計劃投入數百億美元構建算力集羣時,DeepSeek用僅需1/3算力資源實現同等性能的實踐證明:算力堆砌已非智能進化的唯一路徑,算法效率正在成爲新的估值標尺。

共生邏輯下的AI敘事閉環

OpenAI的崛起堪稱這一模式的典範。

成立於2015年12月的OpenAI,2019年估值纔到10億美元,2022年底發佈ChatGPT之後達到200億美元,2024年10月完成新一輪66億美元融資後,估值高達1570億美元。而它距離盈利還很遙遠。

其他AI頭部企業,亦是以極高估值進行大手筆融資。比如馬斯克旗下成立於2023年的xAI,2024年12月C輪融資60億美元,估值超過400億美元;Anthropic正在以600億美元估值尋求2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這種模式的核心邏輯在於,技術突破需要天量資金支撐算力與人才投入,而資本市場的估值則依賴於“技術護城河”的想象空間。

美國風投數據研究公司PitchBook今年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共獲得約970億美元的風投融資,佔所有初創公司約2090億美元融資近一半,這些AI公司大部分來自硅谷。

創投機構如此大方,是因爲它們相信,硅谷AI公司背靠着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能夠得到豐厚回報,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哪怕是經過最近半個月的調整,特斯拉、英偉達們也維持着很高的估值。當前特斯拉PE高達170倍,投資者不是把它看作是新能源車企,而是馬斯克多次強調的,它是一家AI公司;而英偉達PE也有45倍,微軟33倍。

美股七巨頭需要新的素材、新的情節,向投資者繼續講述它動人的故事。這兩年維持其高估值的壓艙石,就是AI。於是“技術—資本”模式,就成爲“AI—資本”模式。

“AI—資本”這一閉環的脆弱性在於,其可持續性完全依賴“技術領先性”與“資本回報率”的正向循環。當DeepSeek以55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實現與OpenAI數億美元投入相當的模型性能時,硅谷和華爾街聯手打造的AI敘事神話,就遭到了廣泛質疑。

更關鍵的是,DeepSeek的開源策略直接瓦解了閉源模型的稀缺性溢價——這一溢價正是“AI—資本”估值模型的核心變量。

低成本AI的範式衝擊

DeepSeek的顛覆性並非來自技術代際超越,而在於對現有資源的極致優化。其V3模型通過異構計算架構和動態負載均衡算法,將單位算力產出提升2倍以上,訓練成本僅爲行業平均水平的幾分之一,從而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技術路線。

DeepSeek的“效率革命”,立即暴露出硅谷“堆算力堆數據”路線的缺陷:OpenAI正在開發過程中的GPT-5訓練成本據馬斯克透露早就超過10億美元,而DeepSeek-R1以600萬美元成本實現同等性能,直接拉低行業估值錨點。

這種效率革命觸發了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英偉達股價一週時間跌超20%,雖然更多是估值高企階段資本避險情緒的短期波動,但也反映出市場對“燒錢換增長”的邏輯出現了信任危機。這標誌着DeepSeek新技術路線在硅谷華爾街AI敘事模式身上打出了一個裂縫。

“AI—資本”故事,本質是“技術理想主義”與“資本擴張需求”的合謀。微軟2025財年計劃投資約8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OpenAI與英偉達、軟銀等啓動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等等,就是這種合謀的體現。

DeepSeek的歷史性貢獻在於,它是開源的;用工程實踐證明了高性價比AI產品是可行的。這樣,大量的中小企業和開發者得以入場,AI應用生態從“寡頭遊戲”轉向“全民參與”。

於是,硅谷華爾街的AI故事,不再那麼悅耳了。

撥開迷霧後的價值重構

面對衝擊,硅谷與華爾街正試圖堅守原來的敘事邏輯。

比如,OpenAI和Meta試圖通過“打假”維護其技術權威性,但遭到羣嘲;Anthropic高管呼籲美國有關部門收緊芯片出口法案,企圖以地緣政治手段維持技術代差等。

然而,這種抵抗難以扭轉根本趨勢。DeepSeek現象揭示的不僅是技術路線的新選擇,更是產業邏輯的範式轉移:開源正在成爲AI模型勢不可擋的新浪潮。它所構建的去中心化生態,將不斷衝擊硅谷的閉源霸權。連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都承認,公司的閉源策略站在了“歷史的錯誤一邊”。

IBM首席執行官阿溫德·克里希納近日表示,一直以來,人工智能被視爲規模化的遊戲——模型規模越大,效果越好。但DeepSeek給我們帶來的啓示是,最佳的工程設計應該從性能和成本兩個方面進行優化。一項技術只有變得經濟可行且容易獲取時,才能真正發揮變革性的作用。

一個更本質的問題浮現:AI革命的終極目標究竟是服務於資本估值,還是提升人類生產效率?DeepSeek的價值不在於擊敗OpenAI,而在於證明——技術進步的真正度量,不是融資額與GPU數量,而是成本下降與普惠程度。

當資本堆積的AI迷霧散去,唯有那些將算法精度轉化爲社會效率的企業,才能成爲新時代的贏家。“AI—資本”的舊故事,該換個新講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