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人士眼中的DeepSeek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長期以來,美國硅谷一直是人工智能創新的中心,孕育了OpenAI、DeepMind和Anthropic等科技巨頭。中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推出後,美國《紐約時報》在最新一篇報道中表示,硅谷每個人都在關注DeepSeek,它的出現意味着人工智能公司能以比以前少得多的投資實現非常強大的能力,或許很快就會看到大量投資涌入規模較小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硅谷巨頭們面臨的競爭也會更激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是直接將DeepSeek的出現形容爲硅谷人工智能發展的“轉折點”。那麼,DeepSeek對硅谷意味着什麼?硅谷科技人士如何看待它的影響?
“它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目前就職於硅谷一家科技公司的機器學習工程師馬丁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已經測試了DeepSeek的能力,儘管它與OpenAI的GPT-4或Google的Gemini模型並沒有根本性的不同,但它在語言處理能力上的表現相當出色。它能夠與這些頂尖模型競爭,說明高效能AI模型不再僅僅侷限於硅谷,並且硅谷以外的人工智能開發正變得越來越重要。DeepSeek代表着更廣泛的趨勢,即AI主導權正在全球範圍內分化,硅谷的一衆AI初創公司必須正視這一現實。”
然而,也有人認爲,DeepSeek並不會真正撼動硅谷的主導地位。“儘管它的出現很有顛覆性,但硅谷擁有其他地區難以複製的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和資金支持。DeepSeek的出現標誌着一個新的時代,即AI不再僅由少數幾家大公司控制,這可能會導致更多‘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研究,但同時也會帶來更多治理和信任方面的挑戰。”硅谷AI研究員盧克告訴記者。
“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人工智能顧問、前OpenAI市場負責人扎克·卡斯說。
CNN報道說,可以肯定的是,整個行業幾乎都會將重點轉移到“效率”上。投資公司D.A.Davidson的技術研究負責人吉爾·盧里亞表示:“所有這些前沿模型實驗室——OpenAI、Anthropic、Google等都將根據從DeepSeek學到的經驗,構建出更高效的模型。”
美國福布斯雜誌在近日的一篇題爲《DeepSeek如何影響硅谷AI格局》的報道中表示,DeepSeek的創新促使現有參與者重新思考他們的戰略,啓發他們轉向更精簡、更高效的AI模型。DeepSeek的成本效益,更進一步促進了採用精益AI架構的初創公司的出現,精益AI架構強調在開發過程中不斷迭代和優化。這一趨勢表明AI生態系統正在發生更廣泛的轉變,“效率”成爲核心差異化因素,而不僅僅是原始的計算能力。
“DeepSeek的出現,給硅谷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新型工業化研究室主任黃鄭亮2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影響主要分三方面:第一,技術路線,DeepSeek證明了通過算法優化能夠在低算力成本下實現與OpenAI相近的性能,這就動搖了英偉達等算力公司的技術霸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第二,商業模式,DeepSeek的開源社區模式將爲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多參與AI的機會,降低行業進入門檻與成本;第三,產業分工,DeepSeek的出現,證明了算法優化的初創企業有能力與大型企業共同競爭,打破了“硬件堆砌”下AI金字塔形的分工結構,未來AI產業分工格局將更加“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