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心臟超怕冷!醫師教「飲食、保暖、運動」3招保暖防心血管病

▲冬季日夜溫差大,醫師提醒民衆注意血管疾病復發。(圖/武田製藥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灣冬季早晚溫差也越來越大,對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來說,是一大警訊。醫師指出,低溫會使得周邊的血管收縮,造成血管的阻力變大及血壓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時應多注意飲食、注意保暖、適度運動等,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醫檢師唐旻曼指出,寒冷會讓血液濃度更濃及增加血液的的凝結反應;而冠狀動脈也會收縮,如果已有動脈硬化或狹窄,更易受寒冷而縮緊,造成血流不順暢,引發心肌缺氧、心絞痛症狀,甚至心肌梗塞情形

根據流行病史的調查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的趨勢醫檢師分析,一年內發作高峰以冬天最好發;一週中發作高峰以星期一最好發;一天發作,通常在起牀後2~3小時內,高峰於上午6:00至中午期間,另一高峰在傍晚時刻;大多發生在休息或輕度至中度運動的平常活動中,約10%~15%發生在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會有二分之一的死亡率,其中死亡的病患中有二分之一是到院前就死亡,死亡時間多在發生後2小時內,最常見的原因心室纖維顫動。

▲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飲食、保持適度運動。(圖/翻攝自Pixabay)

常見的症狀包括,大石頭壓在胸口令人窒息胸悶、恐慌、呼吸困難、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全身無力。症狀可能延伸到肩、上臂頸部喉處或上腹部

唐旻曼指出,爲防止心血管發生,平時應多做檢查,包括,心電圖檢查,如果心肌梗塞時,可從心電圖上觀察到異常的現象。心電圖的改變,表示心肌已經遭受無法挽救的傷害,醫師可以從心電圖中判斷病人所患的心肌梗塞是急性或是慢性的,以及確定心肌梗塞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做血液分析,可以據血液來測定某幾種心肌標幟物的濃度,包括,總肌酸激脢 (Total Creatininkinase)、肌酸激脢MB異構物 (CK-MB)、肌紅素 (Myoglobin)、心肌旋轉蛋白 (Troponins)、乳酸去氫脢 (Lactate Dehydrogenase)

最後,唐旻曼也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生氣及發怒;注意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及多攝取纖維質;注意保暖;適度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並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最後則是要戒菸戒酒。她說,每到冬天氣溫變化大,是急性心肌梗塞較好發的季節,平時的保養,與危險因子的減少,發生之症狀的認識都是防止心血管疾病找上門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