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築底 下半年醞釀反彈

展望兔年,雖然首季預期市場仍將面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緊縮、俄烏戰爭地緣政治風險、新冠疫情反覆,造成景氣收縮,企業獲利衰退等利空洗禮,加上市場資金成本墊高,量能減退,臺股有再次壓回反覆築底的可能。

不過,在Fed升息腳步已漸近尾聲,企業庫存壓力可望逐漸消化,預期臺股加權指數下半年應該有機會否極泰來,進入13,000點~16,000點的橫向大區間震盪格局。

資金面來看,Fed去年開始緊縮貨幣政策,聯邦資金利率區間由0~0.25%直接拉高到4.25%~4.5%,預估今年將會持續升息,利率目標區間將突破5%。

在此同時,Fed更同步縮表,資產規模由去年的8.9兆美元規模,到去年12月底已減少逾4千億美元,降至8.5兆美元。雖然有部分市場人士樂觀預估下半年Fed有降息可能,然而觀察現階段美國勞動市場依舊緊俏,且Fed現階段的資產規模依舊遠高於新冠疫情前的4兆美元規模。

除非美國失業率大幅上升,否則由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勞動市場供需失衡引發薪資成本上揚所推動的供給面通膨壓力,恐將限縮Fed再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

因此預期今年整體市場的資金動能將可能持續收縮,資金成本將居高不下,連帶也將壓抑企業融資成本及金融市場的評價基礎。最直接的影響將是股市的本益比與本淨比都將往下調整,成長股的股價漲升空間也將受壓縮。

從臺股基本面來看,根據主計總處2022年11月底預測,2023年臺灣GDP成長率將由2022年的3%持續下滑至2.7%,民間預測機構數字更爲保守,普遍落在2.3%~2.5%。

進一步從GDP的組成內容分析,新冠疫情後,臺灣受惠於全球供應鏈重組紅利,外銷出口暢旺,民間投資激增,反映在電子科技類股的業績上,直接對股價產生推升效應。

此外,從去年第二季起電子科技股面對庫存調整壓力,投資開始降溫,外銷出口動能也在下半年走緩,而主計總處預期2023年的外銷出口與民間投資都將呈現衰退,取而代之的是疫情解封將帶動民間消費回溫,來支撐2023年臺灣的經濟成長動能。然而受惠民間消費復甦的內需產業對臺股的股價激勵與貢獻相對有限,因此反映在臺股表現上,將沒有太多亮點。

再進一步分析臺股上市企業獲利能力,去年臺股上市公司獲利連續兩年超過4兆元,但受全球科技產品市場終端買氣降溫,廠商庫存調整壓力的影響下,觀察市場普遍預測2023年臺股上市企業獲利將衰退10%~15%,各次產業類股獲利表現差異加大,因此在2023年的股市投資操作上,選股的重要性將遠高於臺股加權指數的波動方向。

技術面來看,臺股2021到2022年在16,000點以上的頭部型態反壓沉重,下檔則是5年線與12,682的長期頸線在13,000點上下構築重要支撐,以目前日均量約落在1,500億元上下,大盤並不具備向上突破反壓的條件,反而是量縮進行整理,甚或反覆打底的機會較高。再綜合前述資金面動能持續收緊、市場評價下調、經濟成長趨緩等各面向因素,臺股2023年將轉爲13,000點~16,000點的區間震盪格局。

從產業趨勢來看,消費性電子如平板、手機等產品在2023年需求仍舊不見起色,是以相關族羣股價表現僅能以區間波動表現。趨勢明顯向上的產業,主要聚焦於電動車快速成長所帶動的相關商機,2022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約1,000萬輛,預估到2025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將達到2,500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市場滲透率則是達到26%。

電動車逐漸普及對於電力基礎建設如儲能、再生能源、電網、電源管理等需求也將持續增加,另外電動車引領的汽車電動化與操作系統電子化,將帶動車用半導體需求的快速成長。因此臺股相關的儲能系統/設備廠商、風電相關廠商、重電業者及高功率的電力電子元件半導體產業都可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