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輕重症分流 減少醫院負荷

方艙醫院具有建造快速、成本低優勢,成爲大陸抗擊新冠疫情利器。圖爲武漢火神山醫院,當時僅花8天就已經建造完成。(新華社

臺灣疫情大爆發,醫院負壓病牀量能告急。回顧去年武漢疫情爆發後,大量開設「方艙醫院」,把輕重症病人分流,大幅減輕醫院負荷。與臺灣同樣地狹人稠的香港利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改建成方艙醫院,病牀之間加裝隔離版避免交叉感染,情況嚴重的臺北或許可利用目前已經暫停辦活動展館或相對寬闊的場地,建成方艙醫院。

徵用閒置場館改建

衛福部長石崇良17日表示,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共658牀,現在空牀數爲297牀,臺北區空牀數爲51牀,醫療量能吃緊。指揮中心呼籲輕症確診者先留在家中,單獨一人一室,使用單獨衛浴,不要和家中的老人幼童接觸。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的住家條件都能挪出一個單獨房間,或是配備2套以上的浴室,輕症病人待在家裡,家人將面臨高度的感染風險。爲解決輕症病人的住院醫療問題,大陸和香港的方艙醫院經驗值得臺灣借鑑。

以武漢爲例,去年2月3日疫情正值高峰,由於定點收治醫院爆滿,官方宣佈徵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洪山體育館與武漢客廳中國文化會展中心)建設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避免疫情持續散播

醫院集中治療重症病患

據統計,一個月內武漢先後開設14家方艙醫院,共1.3萬張牀位總計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1.2萬多人,武漢平均每4名患者就有1人入住方艙醫院。

由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館改建的「方艙醫院」去年8月1日正式啓用,主要收治18歲至60歲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可容納500張病牀,每位病人擁有9平方公尺左右的獨立生活空間。而醫院有限的設施儘量提供給60歲以上或嚴重慢性病患者使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目前臺北的負壓病房存量警報,不妨參考大陸和香港的經驗,徵用目前已經暫停辦活動展館等場地設立臨時的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降低傳染給家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