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護生 一字之差?
放生、護生 一字之差?(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回想2013年,SARS疫情;此時此刻,上人再次呼籲。疼惜地球,不是隻有環保回收,更重要是護生,「推素吃素」刻不容緩!
志工的行動:一位位的志工身影,都是最美的瞬間……
從街頭巷尾開始,拾撿垃圾,到環保站回收分類,環保志工們身體力行,落實環保教育,一雙雙美麗的手、不分老幼,他們相信「做,就對了!」環保站即修行道場,他們做的不只回收分類。有人做環保,做着做着,從家庭失和到復和;有人重回正途找到人生目標;有人身病心不病、活到老做到老……
延續物命,除了少浪費、再利用,回收的資源還能華麗變身!慈濟持續研發環保系列產品,倡導循環經濟,一枝枝的原子筆、一件件環保衣、還有一條條環保毛毯。
從「清淨在源頭」、「清平致福」,到「與地球共生息」── 環保30年,慈濟人做到什麼?
疼惜地球,我們還能做什麼?
【精彩書摘】
人人非吃不可,因爲要活就要營養充足,吃出身體的健康營養。可是常說「病從口入」,雖然病從口入,可是「法要從口出」。
人啊!假如比較少欲,多知福,不要講究得那樣精緻,其實講究很精反而少了營養,只是吃好看沒有營養。就如我們吃飯,糙米比白米更營養。「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從以前大家就知道要表達對農人的敬意,提醒點滴食物得來不易,更要懂得珍惜。到了現在,我們同樣要懷着感恩心用食,更要秉持悲憫同理心來戒殺、護生。
以前很多法師講經,都說因果,像是「若要沒有病,就要去放生,多放生,你的身體就會健康。」爲了求功德,會有善人信士購買動物來「放生」,卻也引來商販捕捉動物來賣,反倒增加動物的痛苦。
記得慈濟醫院啓業時,有一回我走過病房休息室,看到有家屬提着鳥籠倚靠在窗邊站着。我問:「你來探望病人,怎麼帶鳥籠來?」
對方說:「因爲某某寺的師父來看我們,說要多放生,我想:『要不然就在這裡(病房休息室)放生,我剛纔在佛堂拜佛好了,現在要來放生了。』」
我說:「你不要捉牠,讓鳥兒在大自然的天空飛翔,這就是自由。我們要護生牠,不用放生牠。而且把鳥媽媽捉來,鳥兒子怎麼辦?如果是鳥兒子被捉來,鳥媽媽怎麼辦?將心比心,要有同理心,我們要健康,就要先去愛其他動物,讓牠們平安。」
「放生」與「護生」,一字之差,道理卻是相差千萬裡,不要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動物有動物的生活境界,不要去捉牠,讓牠在自然的生態中長成,這纔是愛。
(本文摘自《改變世界的雙手:101個環保的善行》/讀書共和國出版)
【作者簡介】
釋證嚴
1937年生於臺灣台中清水,皈依上印下順導師,終身奉行「爲佛教、爲衆生」的核心信念;倡導「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1966 年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以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依循佛陀教法,教導慈濟人行菩薩道。
五十多年來,慈濟人克己復禮,不分宗教、種族、政治、贏得國際社會肯定,證嚴法師更獲頒無數獎項,包括:臺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美國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行政院文化獎、日本庭野和平獎、羅斯福基金會傑出公共服務獎、國際扶輪社最高榮譽獎等。另獲臺灣、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地的六所知名大學,授與榮譽博士學位。法師總是謙稱,所有榮耀應歸給全球慈濟人,而他只是代表受獎而已。
《改變世界的雙手:101個環保的善行》/讀書共和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