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海明星獨角獸IPO了
一家上海的明星獨角獸,正式登陸港股。
3月10日,找鋼集團成爲中國境內第一家通過De-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上市)模式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截至發稿,這個產業數字化平臺的市值超過125億港元。
成立於2012年的找鋼網,在大宗商品領域開啓了B2B交易平臺的先河,並且還曾帶火過一波“找X網”的創業概念。在找鋼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東的帶領下,這家公司通過提供鋼鐵交易全鏈條一站式B2B服務,一年的鋼鐵交易量已經達到4900萬噸,同時交易額接近2000億元。
這番成績背後,離不開衆多投資者的支持。在紅杉中國、險峰、真格基金、經緯創投、IDG資本、和玉資本、華興資本、東方富海、雲啓資本、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資本、中俄投資基金、普華資本等助力中,找鋼網一路融到F輪,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
伴隨着上市的鐘聲,一場財富盛宴就此拉開帷幕。
幹出一家上海明星公司,王東身價超16億港元
找鋼網誕生的時候,正處於互聯網創業黃金年代。
本科從四川大學畢業後,學習電氣技術專業的王東,於1999年進入河南教育學院(現爲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工作,負責建設學院網站及遠程教學課程。
直到2008年,感受到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他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最終成爲中鋼網總裁,由此進入鋼鐵電商行業,併爲日後創業埋下伏筆。
當時,由於鋼材品種繁多,再加上不同城市每天報價不同,導致買家很難找到合適的鋼材。判斷其中存在商機後,王東與王常輝、饒慧鋼於2012年成立找鋼網,用來開發中國的線上鋼鐵貿易服務。
在大宗商品領域,找鋼網開啓了B2B交易平臺的先河。通過推行免費撮合服務,以及優化鋼材交易環節,找鋼網很快便獲得衆多買家和賣家的認可,甚至還帶火了一波“找X網”的創業概念。
由於鋼貿危機的衝擊,買家不敢輕易給賣家打款。於是,找鋼網在2013年上線鋼材自營業務,開始直接採購和售賣鋼材。爲了滿足用戶需求,他們後來還逐漸提供了物流、數字化產品等服務。
通過持續深耕行業,他們在意識到中國鋼鐵交易行業需要一個爲整個價值鏈上各參與者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數字化平臺後,決定於2019年逐漸減少中國自營業務規模。
經過一系列變革,找鋼網成功轉型成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並且主要提供線上鋼鐵交易、物流、倉儲及加工、SaaS產品及大數據分析等服務。
除了鋼鐵,他們正逐步向電子元器件、電工電氣、五金機電產品及有色金屬等非鋼鐵工業原材料市場進軍,同時也將觸角從中國伸向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十餘年的發展,不僅讓找鋼網成長爲上海的明星企業,同時也變成中國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與此同時,按照125億港元市值粗略計算,王東的身價也將超過16億港元。
一年交易4900萬噸鋼鐵,GMV近2000億元
通過鋼鐵,找鋼網成功將買方、賣方、物流方、倉儲方等行業參與者連接起來,並將鋼鐵交易的售前、售中和售後階段數字化。
從詢價及報價,到數字化合同簽署和付款,以及物流、倉儲及加工等,都能在他們的數字化平臺上完成。便捷的服務和良好的口碑,讓他們擁有約1.5萬名註冊賣家和超18萬名註冊買家。
再加上超過62萬的平臺可售SKU,還有超過1700家合作註冊物流承運商,最終讓找鋼網的鋼鐵交易噸量和交易額實現快速增長。
翻看這家公司的招股書,能發現他們的鋼鐵交易噸量從2021年的3560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4900萬噸,並在2024年前九個月達到4130萬噸。
與此同時,找鋼網的交易額也由2021年的1872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955億元,並在2024年前九個月達到1529億元。
用灼識諮詢的話來說,如果按照他們2023年數字化平臺的4730萬噸鋼鐵交易量計算,找鋼網是中國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
通過按鋼鐵交易噸量向賣家收取佣金,以及從物流、倉儲、加工和交易支持結算等服務中獲利,這家公司的業績隨着市場環境變化處於波動狀態。
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至2024年9月的報告期,他們的收入分別達到約13.53億元、9.05億元、11.68億元和11.41億元,毛利率分別約爲25.5%、25.4%、32.5%及28.2%。
不過在可轉換優先股及權證的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等因素影響下,找鋼網的淨虧損分別達到約2.74億元、3.66億元、4.69億元和0.54億元。
好消息是,他們2024年前九個月經調整EBITDA利潤爲708.6萬元,同比增長109.83%。此外,這家公司同期的經營性現金流達3.85億元,呈現持續爲正的趨勢。
融資超20億元,紅杉、經緯都投了
一路走來,找鋼網短短數年便融到F輪,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
早在2011年,B2B交易模式尚處於探索階段,衆多機構還在看B2C,很少有人相信B2B模式能夠跑通,但找鋼網卻在同一天收到了來自真格基金和險峰的1000萬元投資意向,這筆大膽投資也成爲中國B2B歷史上第一筆單筆大額融資。
當時,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和找鋼網團隊聊了幾分鐘後,就表示支持並決定投資,找鋼網也因此成爲真格第一期基金最早的項目之一,也是真格基金第一個B2B業務投資。
幾乎是同樣的故事,險峰創始人陳科屹與找鋼團隊的溝通也非常簡短,雙方只談了一次就敲定了投資意向。
“找鋼第一次跟險峰的投資人見面是在上海的車庫咖啡,當時雙方談的很好,互相眼前一亮的感覺。”王東表示,“但沒想到這麼快就見到了科屹本人,他的決策很快,沒聊幾句就決定投我們。”
2013年3月,在經緯創投領投下,這家公司完成643萬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到6000萬美元,投資方還包括險峰。同年12月,他們又完成348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雄牛資本、經緯創投、險峰。
到了2015年,找鋼網從紅杉中國、IDG資本、經緯創投、華晟資本、雄牛資本、和玉資本、華興資本等手中拿到8575萬美元,投後估值進一步增長至7.1億美元。
在經緯創投看來,找鋼網是國內最早成立鋼鐵全產業鏈交易平臺的公司之一,王東是一個不怕苦,敢於啃硬骨頭,不斷迭代自我的創業者,“王東帶領着團隊在分散複雜、信息不通暢的鋼鐵市場耐心耕耘,幫助產業上下游提升信息透明度、降本提效,公司業務做得非常紮實。”
2018年,這家公司先是完成11億元E輪融資,投後估值61億元,投資方包括中泰證券、險峰、東方富海、雲啓資本、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資本等。
緊接着,他們又完成4.3億元F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79.3億元,正式成爲獨角獸,投資方包括華興資本、雲啓資本、中俄投資基金、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資本等。
當時間來到2023年8月,Aquila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與找鋼網簽署業務合併協議,同時找鋼網計劃以De-SPAC模式提交上市申請。
作爲首家遞交上市申請並在港交所上市的SPAC公司,Aquila上市時已經募集了10億港元。此外,徐州臻心、東英資管、東方資產管理、托克香港、寧海真爲、許昌產業投資、Spring Prosper Pte. Ltd.及鄭州誠信等8位PIPE投資者,也將拿出5.36億港元投資找鋼網。
此次合併前,找鋼網的投前估值超過100億港元。
隨着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交易完成後,王東持股約13.32%,擁有54.3%的投票權。與此同時,早期投資機構險峰在持續加註中,最終成爲找鋼網最大的機構股東。
在上市鐘聲中,王東也明確了“做大做強”的核心目標,“一家公司,只有先做大,才能做強,才能更好地回饋政府、用戶、員工和資本,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