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多個指數調整!騰訊權重下調 牽動百億資金
5月21日盤後,恆生指數公司公佈恆生系列指數一季度審議結果,其中包括恆生指數、國企指數、恆生科技指數等港股主要旗艦指數,以及與港股通可投資範圍密切相關的恆生綜合指數的部分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反映恆指優化諮詢結果。今年3月份,恆指公司公佈了此前建議系統性優化恆生指數代表性的諮詢結果,其中涉及到5項較大變化,包括指數擴容、迅速納入新股、增加新經濟權重等。
根據彭博數據,目前約有156億美元的ETF資金追蹤恆指,這次恆指季檢隨時牽動逾百億港元被動資金組合。
恆生指數季度調整結果出爐
5月21日,恆生指數公佈截至2021年3月31日恆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於2021年6月7日起生效。
具體來看,恆生指數成分股由目前的55只增加至58只,新加入信義光能、比亞迪股份、碧桂園服務。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由目前的51只調整至50只,新加入比亞迪股份、恆大物業,同時剔除粵海投資、中國聯通、中國鐵塔。恆生科技指數由目前的31只調整至30只,新加入汽車之家、嗶哩嗶哩,同時剔除中興通訊、FIT HON TENG、祖龍娛樂。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由502只增加至506只,新加入醫渡科技、心通醫療、汽車之家、諾輝健康。
由於恆指擴大成分股數目,市值高企的互聯網股今日表現亢奮,快手尾盤重上240港元,市值重新逼近1萬億港元,截至收盤,報239.8港元,漲幅5.73%,京東及本站升幅分別是2.85%和4.82%。
遺憾的是,京東、快手均未能入選此次恆生指數成分股,不過這些個股納入只是時間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恆生指數成分股中,美團以及阿里巴巴權重提高,其中美團由此前的4.28%提高至7.71%,阿里巴巴由此前的5.59%提高至7.71%。
有人歡喜有人愁,友邦保險、匯豐控股以及騰訊權重均被下調,友邦保險權重由之前的10.24%調整至8%,匯豐控股由之前的8.4%調整至7.89%,騰訊控股由此前的9.38%調整至8%,而權重調整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跟隨恆生指數的被動資金從這三隻個股流出。
廣發證券香港高級策略分析師鄭新煌認爲,權重的下調意味着這幾家都會錄得30-40億港元的被動配置資金流出。相比之下,自由流通市值均高於友邦保險的阿里巴巴與美團在新規推行後,權重都有所提升,將近3%的權重意味着或將有45-60億港元的資金流入這兩家新經濟企業。
恆生指數在1969年推出時僅有33只成分股,2007年指數開始納入H股公司時成分股增加到38只,2012年擴容至50只成分股,並在此後8年一直維持這一水平,直到2020年12月才又一次擴容至52只。
雖然2021年3月季度調整中,恆指成分股進一步增加至55只,但隨着赴港IPO不斷增多,50只左右的固定成份股已經顯得有限“捉襟見肘”,截至2021年1月數據,當前恆生指數對整體市場的市值覆蓋率已經降低至56.5%,明顯不能匹配其市場旗艦指數的地位。
對此,恆指公司於今年3月刊發了一份優化諮詢結果,將逐步開始實施針對恆生指數的以下幾點系統性優化:
1、 指數擴容:2022年中前成分股數將由目前的55只增至80只,最終的遠期目標爲100只
2、 擴充行業的代表性:恆指成分股將從金融業、資訊科技業、必須/非必需消費、地產建築、公用事業/電訊業、醫療保健業以及能源業/原材料業/工業/綜合企業等7個行業組別選出成分股,並使得每個組別的市值覆蓋率不低於50%,行業組別的構成會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自2021年5月指數檢討起生效
3、 迅速納入上市新股:上市歷史要求從至少24個月縮短至3個月
4、 保持香港公司代表性,維持20-25只香港公司成分股於恆生指數,香港公司成分股數目會至少每兩年評估一次
5、 改善成分股權重分佈,對所有成分股採用8%的權重上限,同時適用於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從2021年6月的指數調整開始實施
鄭新煌表示,諮詢結果公佈至2022年年中有5次季度檢討機會,而恆指公司的成分股增加目標爲25只。在細化行業組別的調整中,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和大消費等三個板塊最爲受益,地產建築業也將迎來變革。恆指在編制中以流通市值加權,1000億港元是篩選的門檻。因此,部分流通市值在全市場中並不突出,但在行業子板塊中排名靠前的公司,有希望進入指數。
除了成份數目變動外,恆指的季調也涉及了對於權重上限的調整——普通股票的權重上限將由10%將低到8%。此次騰訊、匯豐、友邦權重均有所下調,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漢峰在研報指出,由於上一季調整結果中權重超過8%的個股寥寥無幾,故因權重強行下調可能帶來的被動資金流出影響相對有限。
王漢峰還稱,根據恆生指數公司的到明年的80只個股目標,整體指數的面貌會進一步向新經濟傾斜,而佔據主導的金融板塊權重會大幅下降。
具體而言,金融板塊在恆生指數中的權重從當前的40.3%降至32.8%;相比之下,信息科技板塊的權重將會從26.9%提升至28.6%,大消費板塊權重從當前的10.4%提升至14.2%,醫療保健板塊權重從當前的4.6%提升至7.4%。這將使得新經濟整體佔比從當前的44.5%提升至52.4%,更爲貼切的反映香港市場受益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不斷迴歸和上市、成爲投資中國新經濟的橋頭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