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如何看待“暴跌股”?

來源:券商中國

6月14日晚間,威創股份、東旭光電、東旭藍天等個股公告,因無法及時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公司截至一季度末均被公募基金持有。如東旭光電被納入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指數,威創股份被納入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指數等,多家公募旗下ETF對上述股票均被動佈局,此外,存在被退市風險的普利製藥還被幾隻主動權益類產品持有。

有基金經理表示,在越來越強監管的態勢下,他的基金投資組合會盡量規避這類標的,以防止某些風險的發生,而 “近期那些被ST的股票,大多數公司質地很差,一般我們也不會入庫。”他同時表示,如果持有的個股“爆雷”或被冠以ST,那也會擇機選擇斬倉。

部分基金持有股或被ST

4月份,在新“國九條”發佈後,上市公司退市標準趨嚴,多家常年不分紅或經營情況有風險的公司退市風險陡增,且原本的ST板塊也風聲鶴唳,板塊內個股遭遇重大回撤。數據統計,2024年ST板塊指數整體下跌幅度爲49.74%,接近腰斬,僅二季度內跌幅就有39%。

近年來,A股“炒小炒新炒差”的風氣得到遏制,尤其是專業門檻較高的公募基金對ST股愈發敬而遠之。有基金經理表示,如果想配置這類股票,要經過比較複雜的審批。基金經理需要寫研究報告並向上報送,投資決策委員會投票作出決定。在強監管的態勢下,基金經理沒有必要配置風險越來越大的ST類個股。

雖然公募基金對ST股興趣減弱,但也有本來的持倉股在新“國九條”嚴規下不得不“戴帽”。如6月14日晚間,就有威創股份、東旭光電、東旭藍天以及普利製藥等個股公告,因無法及時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以普利製藥爲例,該公司原本應在4月29日發佈去年年報。到了4月29日深夜,公司發佈公告稱,原定於4月30日披露經審計的2023年年度報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因公司就2021年、2022 年年度報告中營業收入、利潤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自查。鑑於公司自查整改仍需要一定時間,並可能涉及2021年、2022年財務報告會計差錯更正事項,導致公司預計無法按時完成2023年年報編制工作,因此公司5月6日停牌至今。

雖然截至6月15日仍未披露年報,但從去年公募基金的持倉數據來看,多家公募基金旗下醫藥主題基金共計持有公司5.1%的股份,其中還不乏知名基金經理的佈局,該公司在停牌前的4月30日暴跌18.75%,年內跌幅也達到了45%,持有該股的基金如若在停牌前沒有及時調倉,或許會對基金淨值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此外,ST新潮截至一季度末位居華東某公募基金產品第二大重倉股,該公司因“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被施以退市風險後,股價也連續重挫;還有*ST龍宇、ST證通等一季報後“戴帽”的個股一季度末均被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重倉持有。

基金經理或果斷斬倉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新“國九條”的實施,常態化退市機制的鞏固深化,將加速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這也對公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強化風險意識和規避能力,提高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的能力。

有基金經理表示,在越來越強監管的態勢下,他的基金投資組合會盡量規避這類標的,以防止某些風險的發生,而 “近期那些被ST的股票,大多數公司質地很差,一般我們也不會入庫。”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持有的個股“爆雷”或被冠以ST,那也會擇機選擇斬倉。

不僅如此,也有不少基金“先知先覺”,在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前就主動離場。例如主營業務爲“慣性導航系統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理工導航,在去年股價一度觸及70多元,但隨後一路走低,截至6月14日僅剩25元。公司作爲業務廣泛的軍工股還常年吸引公募基金佈局,即使在下跌過程中也仍有基金的身影。截至去年年末,理工導航前十大重倉股中仍有5只公募基金。

但在今年1月末,理工導航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快報後,觸及退市風險警示。隨後基金迅速行動,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對該股已經近乎清倉,公司也在5月6日因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股票正式更名爲*ST導航。

此外,著名中藥企業九芝堂近期因最近一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或鑑證報告,當前更名爲ST九芝。該股去年多個季度內均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佈局,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十大重倉股中,主動權益產品均不見蹤影。

部分基金重倉股年內暴跌

除了被監管“蓋章”的ST股外,還有部分被基金重倉的個股因種種原因年內跌幅明顯。

如科創板個股觀典防務一季度末被兩家公司旗下產品重倉持有,還有跌幅超過40%的金域醫學、卡萊特、康普化學等個股被公募基金持倉比例超過了兩位數。

以金域醫學爲例,2023年一季度,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新進金域醫學十大股東,彼時股價尚處在80—90元區間,而自此之後開始震盪下行,截至6月14日僅剩不到31元。

朱少醒在一季報中表示:我們並不具備精確預測市場短期趨勢的可靠能力,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優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週期性迴歸。個股選擇層面,本基金偏好投資於具有良好“企業基因”、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管理優秀的企業。“我們認爲此類企業更大概率能在未來爲投資者創造價值。分享企業自身增長帶來的資本市場收益是成長型基金獲取回報的最佳途徑。” 朱少醒表示。

責編:陳麗湘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