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陸經濟挑戰嚴峻 恐衝擊臺灣出口
圖/中新社
我國中央銀行最新的經濟報告,對中國大陸經濟緊縮的外溢效應再度提出警告,直指大陸內需動能不足,可能透過供應鏈等間接管道,對臺灣等亞洲及其他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大陸過剩產能造成產品價格大跌,恐衝擊全球經貿或臺灣出口。
央行示警大陸經濟下行的風險,不是第一次,例如今年3月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做業務報告,就特別提醒大陸房價續跌,民衆財富縮減,民間消費信心低迷,企業獲利疲軟,加以全球經濟成長平緩,抑制大陸出口動能,經濟成長恐放緩。
楊金龍更擔憂大陸房地產價格下跌造成的金融風險,包括銀行業與家庭資產負債表惡化、地方政府售地收入大減、地方融資平臺違約風險增高,不只會拖累大陸經濟成長,更將對亞洲周邊國家甚至全球經濟復甦帶來負面的外溢效應。
大陸房地產價格下跌的威脅不是新聞,北京政府更將金融穩定視爲最高優先,所有政策應出盡出,力圖確保經濟與金融體系的穩健。
但2024年已過了四分之三,北京政府對於經濟維穩的強大政策,並沒未有效拉動經濟復甦,勉強來說只是防守了潛在的爆雷危機,如今將進入第四季,回顧年初楊金龍所提出的警示項目,例如大陸地方政府出售土地收入大減、企業、家戶、與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產能過剩的全球傾銷對他國製造業與就業造成衝擊、大陸房地產價格下跌對周邊國家帶來外溢效應等,不僅精準預測到整年趨勢,而且這些重要的觀察指標都還在惡化。
進入第四季之後,企業、政府與家戶都面臨年底結算的壓力,而經過一整年政府寬鬆政策的輸血下,絕大多數的產業與部門卻面臨更爲嚴峻的銀根緊縮壓力。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將會持續擴大短中期市場操作來輸血、並且調降存款準備率、甚至調降指標利率來維持經濟整體運作。
大陸經濟內卷的訊號,從中國財政部公佈的中央稅收統計及各地方政府的稅收統計,可以清楚看到稅收全面緊縮的嚴苛挑戰。累計今年前八個月,與生產消費相關的國內增值稅收4.59兆元,年減4.9%;企業與個人所得稅都減少5%;關稅1,634億元,年減2.7%;與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契稅年減12%;與資本市場相關的證券交易印花稅收6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55.5%。
上海深圳股市的表現同樣出現內卷、緊縮的訊號,上海股市在今年農曆年後一度重挫,在元月底2月初的交易一週暴跌近10%,創下2,635的低點,隨後在政府的救市利多激勵下回升,在今年5月上旬回到3,163的高點,但是5月之後,上海與深圳股市幾乎每週都開高走低,9月初上證指數又跌回2,700的年初低點。
深滬股市今年成交量持續萎縮(所以印花稅收大減),走出一個完整的「Λ型」走勢,深滬股指領先國家政策,可以看到深滬股市高度仰賴國家政策,有政策纔會漲,沒有政策就一路下跌的困境。如今上證指數跌回2,700點、深圳成指跌回8,000點,都處於再跌就是找不到支撐點的懸崖邊緣,也都需要政府進一步的利多政策來挽救。
還有,持續降息已經使銀行的存放利差降至1.54個百分點,今年第四季如果再降準降息,銀行業承受的壓力將會更大,今年國有與商業銀行的員工薪資都被迫調降,降低銀行經營成本,這也是全面緊縮的現象之一。
最關鍵的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惡化,過往地方政府高度仰賴賣地收入,但是今年賣地收入全國性的大幅縮水,例如去年廣州賣地1,183億元,今年上半年僅65億元,蘇州去年全年賣地908億元,今年上半年僅有71億元。賣地收入大減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收支惡化,遇到年底結帳壓力,中央勢必要設法,來避免地方政府發不出法定支出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易綱9月初在上海外灘峰會中,破天荒建議政府應該集中精力應對通貨緊縮的壓力,強調中國廣義的GDP平減指數已經持續數個季度爲負數,必須轉爲正數來避免持續的收縮。
隨着陸股跌至關鍵低點,政府稅收下滑且出現重大缺口,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加上年底前的各行各業的資金週轉壓力等,進入第四季後,國務院總理李強必須祭出有效且即時的救市政策,而大陸經濟是否能夠持穩,正如我國央行經濟報告所說,將是臺灣經濟穩定的重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