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首推CES虛擬展示館 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備受關注

工研院在CES展出的類人雙臂機器人,擁有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電子琴都可以。圖/工研院提供

數位化展出的CES 2021即將在美國時間1月11日登場。在經濟部技術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連續五年參加CES發表最新研發成果,今年因應疫情運用數位科技,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發表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三大熱門技術主題,提供全新直覺式線上觀賞12項創新技術3D影像,展現工研院多元創新領先研發成果及應用,虛擬展示館一上線即備受關注,已陸續吸引數十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 呼應CES 2021的數位醫療、AI人工智慧、5G、自駕車等主題,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CES虛擬展示館展出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12項創新技術,包括以獨創的AI演算法針對環境、電池劣化、駕駛行爲等動態變化,對電池資訊做即時校正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類人雙臂機器人,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及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能從事多元工作,以及應用UVC紫外光殺菌的UVC LED流動水殺菌模組

數位醫療是CES 2021展覽的熱門話題之一,由於疫情蔓延喚起民衆對健康重視,也促使科技業者加速新技術導入。工研院在數位醫療聚焦在穿戴式裝置及智慧監控兩大應用範圍,已開發多款非接觸心理監測的穿戴式裝置,即時提供心跳及呼吸數據,包括獲得今年CES創新獎的iDarlingWeaR嬰幼兒智慧照護裝置,採用對人體完全無害的低功率生理偵測雷達技術,可結合包巾放置於嬰幼兒胸口量測生理訊號全球第一臺心臟守護貼,可非侵入性測量肺動脈流速、血液輸出量、心輸出量與心跳。以非接觸式微型低功率雷達即時感測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結合導電紡織品技術的智慧感知照護衣,可應用在長者健康照護、醫療管理。

以微型非接觸生理感測技術開發的心照護穿戴裝置,則是整合心電脈波資訊,將生理訊息轉換提供使用者更多自身健康指數,能進一步長時間解析生活壓力、睡眠品質、疲勞狀態心血管健康狀態。 同時,在數位醫療智慧監控方面,工研院也透過視覺影像技術及AI人工智慧判讀,協助醫師進行更精準手術規劃及醫療診斷,展出包括全臺第一臺64通道智能化手持式超音波,透過Wi-Fi即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並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非接觸式的Wi-Fi生理感測技術能感知使用者的睡眠階段與睡眠品質,可運用於睡眠學習服務與睡眠呼吸中止狀態的偵測;以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即時呈現皮膚組織的斷層結構影像;運用深度學習和影像處理演算法定位出X光影像中各脊椎的位置,進行手術植入物選擇建議與骨骼位移模擬,提供醫生更精準的手術與治療規劃的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全球第一臺具備AI分析之手持式眼底鏡,除了可精準判讀糖尿病眼底病變外,並可標示病徵位置,有效率協助非眼科醫師診斷眼底影像的細微病變。

工研院CES虛擬展示館運用了Unity遊戲引擎和3D max建模技術,整合實體與虛擬,呈現細膩度、還原度高的空間樣貌,利用簡單的電競操作概念,以Q、W、E、A、S、D六個鍵就能前後左右移動觀賞位置,猶如實際在展館中隨意走動,展館中的3D環物展示每一項展品更真實的3D動態,提供全新且直覺式的O2O看展體驗,參觀者憑電腦或手機就能參與此次盛會,輕鬆且自由地瀏覽不同技術資訊,如同身歷其境地看到12項創新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