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級無人機崛起:大載重需求提升 空中交通漸近

相比消費級無人機主要聚焦在生活娛樂場景,有更豐富和龐大使用場景的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已經悄然崛起。

根據第三方機構Frost & Sullivan預測,2020-2024年全球消費無人機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有所下滑,從2015-2019年的24.09%下降至20.00%;而同期工業無人機將保持高增速,從2015-2019年的50.62%增長至56.43%。

該機構指出,隨着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全球工業無人機實現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首次超過消費級無人機,成爲全球民用無人機的主要市場。

在此背景之下,針對包括農業植保、緊急物資運輸等在內的場景需求逐漸爆發,背後則是對大載重無人機的研發在加速,而未來的城市空中交通場景也備受期待。

近日舉行的世界無人機大會期間,峰飛航空科技副總裁謝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尤其在後疫情時代,非接觸式商業的推動,加上對應急物資運輸的剛性需求,具備大載重能力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市場正逐漸被開發出來。

大載重需求攀升

據瞭解,因爲無人駕駛、大載荷長航時、綠色環保、無需建設大型機場滑行跑道等基礎設施的優點,eVTOL(電動垂直起降)技術被認爲是自直升機誕生以來,航空業最重要的技術變革之一。

東方證券研報中指出,如今市場對於無人機在懸停時間巡航速度航程與起降場地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旋翼、直升機和固定翼無人機都無法同時滿足這種多方位的需求。

具體來說,多旋翼無人機受制於續航時間和航程短;無人直升機造價較貴,飛控難度也較高;固定翼無人機則是對起降場地的要求較高,一般需要跑道。垂直起降無人機因兼具優秀懸停能力和較長的巡航速度與航程受到市場關注。

該機構指出,經過改進設計,結合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和固定翼飛行器的優勢,採用多旋翼和固定翼複合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構型能提高無人機氣動效率、航程和安全性

謝嘉也向記者分析道,全球現在需要在空中作業完成任務的場合很多,諸如運輸緊急物資等。但是以往受限於傳統飛機需要各種設施匹配,直升機又有較高成本等問題,這些並沒能夠很好實現。“現在有了垂直起降構型的大型載重固定翼無人機,可以帶來改變。”

他指出,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的特點包括,不需要機場和跑道,因此飛行範圍相對自由;相比直升機的維護和運行成本較低,且沒有複雜的結構讓這類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極大提升。

“以前看起來沒有這類需求,是因爲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謝嘉向記者指出,峰飛航空科技目前發掘的應用落地,主要是在有緊急物資運輸需求的場景,這些時候對於急迫性和時效性的要求高於對成本的考量,將會是代替直升機的很好工具,同時也不是目前物流公司在研發運輸型無人機的定位所在。

“這類無人機在這些場景中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可重複性高於直升機,成本相對更低,因此會有相對更好的實用性。”他續稱。

走向空中交通的願景

對於絕大多數研發大載重無人機的廠商來說,走向載人都會是未來長期發展的目標之一。而在海外,這類型廠商已經獲得了資本的諸多關注。

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垂直起降固定翼市場規模五年增長10倍,2019年12.31億元增長至2024年124.26億元。同期,多旋翼市場規模僅增長3.6倍,2019年64.06億元增長至2024年232.10億元,市場份額相應減少17.65%。

在這其中,eVTOL正打開的新應用場景城市空中交通(UAM),將在資本助力下加速走向商業化

謝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目前尚沒有實現空中交通的過程中,重大物資運輸會是核心應用場景,同時其也承擔着沉澱後續能力的角色。“載物的場景需求很大,因此這是公司現階段的業務核心,而在載物過程中,通過對產品進行不斷迭代,然後將平臺能力更成熟、有保障,並以此更好過渡到載人階段。”

東方證券分析,eVTOL的商業化要經歷七個階段:設計、公告、驗證測試、全尺寸測試、載人測試、生產、商業化推廣。目前,海外廠商中,空中客車波音等大公司以及Lilium、Volocoper、Kitty Hawk等新興企業都正在打造自己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用於城市空中交通。

在無人機大會期間,峰飛航空科技展示了大型物流垂直起降飛行器V1000CG概念機。其最大起飛重量1000公斤,最大載荷300公斤,純電版滿載最長航程250公里,混動版滿載最長航程1000公里。謝嘉指出,這一機型樣機已經研發完畢,開始着手生產。

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非接觸商業的盛行讓工業級無人機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斷疊加。謝嘉告訴記者,公司的潛在意向訂單在此期間有所增加。且目前市場上對於更大載重,尤其是超過1T起飛重量的無人機產品關注度很高。

“越大載重,這種構型會越有優勢。當然技術會需要持續提升,但目前的最大難點其實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對於空域的開放程度。”謝嘉續稱,由於對空中管理是一門很新的工作,其逐漸開放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國家最大的優勢,是垂直產業集成,也即包括電機電控核心技術能力環節都來自國內,而國外不少廠商採用外購方式,無疑拉高了不少採購成本。”他續稱。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空中交通是可以期待的願景,但其定位與目前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出行還有所不同。

謝嘉向記者解釋道,空中出行與消費級無人機完全不同,其不會成爲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會是對地面交通很好的補充。舉例來說,從一座城市的機場前往市中心,採用公共交通形式需要好幾個小時,但是在空中飛行可能只需要十多分鐘。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隨着後續技術的成熟,對資金不太敏感但又着急出行的人羣,會是其中需求的主力。”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