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高中「高山生態觀星營」 學生收穫滿滿
▲花蓮海星高中「海星高山生態觀星營」爲多元選修課程在寒假固定舉辦的延伸活動,行程由三位老師及三位輔導員帶領高一高二學生由從花蓮進太魯閣,沿着中橫一路向上,至合歡山及梅峰,進行高山生態體驗的活動。 (圖/海星中學提供)
花蓮海星高中「海星高山生態觀星營」從2012年開始,爲多元選修課程在寒假固定舉辦的延伸活動,今年已邁入第七年,今年1/22至1/24三天二夜的行程由三位老師及三位輔導員帶領高一高二33名學生由從花蓮進太魯閣、沿着中橫一路向上,至合歡山及梅峰,進行高山生態體驗的活動。
海星中學陳博文主任表示,自一○一學年開始,海星開始開設特色多元課程,其中透過大量花蓮在地的田野實察、深入瞭解花蓮的生態環境的「太平洋左岸的山野溪海」,是多元選修的人氣課程,吸引許多對自然科學領域的同學參加,課程由生物科及地球科學科老師共同開發,研究岩石與礦物、臺灣島的形成、四季星空、生態系的功能與價值、臺灣陸域生態系等五個主題課程,並與花蓮縣境內的環境工作者與文史工作者合作,進行農業體驗、溪流踏查、溼地維護、棲地營造、潮間帶觀察等室外課程,另外特別固定在寒假舉辦高山生態觀星營,由花蓮經中橫翻越合歡山,進行原生林生態導覽,夜間天文觀測、清晨鳥類觀察、花園與花園與農田參訪等活動,能讓學生拓展視野、體驗自然、探究生態環境,思辯公民意識的跨領域課程活動。
普二孝賴宜玟同學說:「合歡北峰登頂的那刻,大喊『我做到了!』,海拔3422公尺,體感溫度大約只有零度,腳上痠痛遠遠無法超越那份成就感,廣闊的天空、雲海和山把我夾在中間,與大自然共存着,下山到了最開始的出發點,都覺得腳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往上望,我剛剛竟然在那上面。最初沒想太多的我,只覺得做就對了!總有一天會成功。」
另一位在學校修習天文專題的普二孝廖浚童同學分享:「在缺少光害以及空氣污染的高山上,星空真的非常的美麗,許多在山下看不太到的星星,在這裡用肉眼便清晰可見,像是海星的校徽小熊座,便清楚的高掛在北方的夜空中。我們在低溫下將望遠鏡就位,接上小型電腦,學習操作電腦去尋找星體,雖然在課程中練習過不少次,但當看見望遠鏡自動奔向星體,期盼便隨着它的旋轉在心中無限增加,而星雲中的小星星都可以從望遠鏡中看見,這讓我們大家心情無比激動。雖然星星不會說話,還與我們有着時間與空間的遙遠距離,但它們卻能跨越這一切,帶給我們深深刻印在心裡無法忘懷的震撼與感動。」
主辦課程活動的謝阜璁老師說:「營隊目的是藉着從東部出發沿中橫公路這趟路程中,學生能看到地質岩石的分佈、驚歎於板塊運動的鬼斧神工,以及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林相演變,並且在經過合歡山時,感受被羣峰環繞與北風吹襲的冷冽;然後在落腳的梅峰,嘗試迷失在森林的不安、然後又突然開闊的感受,以及那衆星閃爍的冬夜。藉着這趟旅程,向大自然學習「天有風雲不測、人有禍福旦夕」的遼闊心胸,也學着如何與夥伴一齊耐心「等待」。等待雨停、等待雲散、等待霧開,然後繁星盡出,這種感動必是非常迷人;即使雨不停、雲不散、霧不開,不如變換憂愁的心,轉而欣賞雲霧繚繞的美景,也會發現原來這世界滿是風景。」
海星高中校長孔令堅表示,過去偏重學科考試、忽略全人發展,高中優質化帶給孩子適性發展的機會,「給每個孩子們一個特別舞臺」是海星在教育一貫的堅持,十年來透過高中優質化,使得學校教學設備優化,進而打造出創新多元特色課程,而今年海星中學成爲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後,積極爲新課綱的準備,讓學校成爲一個不斷前進的有機體。因應教育環境生態的急速改變,學校將持續推動各種跨領域的素養導向課程,讓天賦自由,向未來學習,海星會堅持努力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