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痠痛狂塗藥膏! 17歲田徑好手「水楊酸中毒」暴斃
▲肌肉痠痛狂擦痠痛藥膏,17歲田徑好手「水楊酸中毒」暴斃。(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美國一名17歲的田徑好手,在訓練時突然暴斃,解剖時才知是痠痛藥膏用太多,造成的「水楊酸中毒」。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提醒,市售舒緩痠痛的藥膏或貼布,大多含有水楊酸成分,以含量6%藥膏爲例,只要塗抹皮膚面積超過40%,就可能造成中毒,提醒民衆塗抹藥膏還是要有所節制。
現代人生活緊繃,長時間久坐或久站、當低頭族或運動過度,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痠痛,除了口服止痛藥外,大多數民衆習慣使用止痛乳膏、噴劑或貼布快速舒緩不適,雖然經皮吸收的外用藥品,看似風險較低,但若長期或大面積使用,亦可能增加全身性的不良反應。
陳文雯提到,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藥品,最常用的成份爲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與水楊酸類,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暫時減緩局部發炎、輕微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
▲民衆用痠痛藥膏、貼布還是要有所節制。(圖/資料照/記者洪巧藍攝)
不過,含有NSAIDs成分的外用藥,若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與胃出血等全身性不良反應;水楊酸中毒症狀則有嘔吐、耳鳴、持續頭痛、呼吸困難與心跳加速等。該名田徑選手暴斃後,母親纔想到她先前就有倦態、呼吸困難等症狀,原本以爲只是訓練太累,沒想到竟是中毒徵兆。
陳文雯提醒,市售藥膏或貼布,多含有水楊酸成分,少則5~6%、多則30~40%,建議民衆在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藥品仿單,依照指示使用;使用超過6小時也要留意皮膚是否有紅腫或不良反應發生,並記得避開眼睛、黏膜、傷口,以免傷口惡化。
對於曾有出血病史、對NSAIDs藥物過敏、目前正在使用口服和外用止痛藥的民衆,就醫時應告知醫師及藥師;如果醫生同時處方口服與外用止痛藥品,要依醫囑使用,切勿自行增加使用量或延長使用時間。當用藥期間出現皮膚紅疹、嘴脣腫、發燒、喉嚨痛、眼睛不適及口腔潰爛等,爲藥物過敏反應之前趨症狀,應停止用藥,儘速接受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