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評審內幕/林憶蓮15票壓倒性票數奪歌后 Leo王這優點險勝李榮浩

林憶蓮以《0》奪下第二座金曲歌后。(翻攝臺視)

蔡依林孫盛希艾怡良岑寧兒等四位入圍國語歌手最後敗給最資深的林憶蓮。(翻攝臺視)

Leo王、謝震廷、柯智棠、ØZI並坐緊張等待得獎結果。(翻攝臺視)

金曲30評審主席陳珊妮。(臺視提供)

金曲30評審團主席陳珊妮。(臺視提供)

王若琳驚喜獲得評審團獎。(臺視提供)

第30屆金曲獎29日舉行頒獎典禮,最受矚目的國語歌王、歌后分別由Leo王與林憶蓮出線,評審團主席陳珊妮指出,最佳國語男、女歌手獎都討論非常久,但都一輪投票就有了結果,女歌手部分最後聚焦在林憶蓮及蔡依林(Jolin),不過林憶蓮以「唱歌太完美了」,在16位參與投票的評審中囊括15票壓倒性票數、脫穎而出。而Leo王遇到最強勁對手則是李榮浩,最後Leo王贏在「相對比較自由、沒有框架」,以9票勝出!金曲30得獎結過滿平均、沒有明顯大贏家,是否擔心被批「分豬肉」?陳珊妮強調,整個過程沒有這樣的情形。

國語女歌手獎被喻爲競爭最激烈的「死亡之組」,最後由最資深的林憶蓮擊敗Jolin、艾怡良兩位金曲歌后,以及孫盛希、岑寧兒等實力派女唱將。陳珊妮指出,這組很快就投完票,因爲林憶蓮唱歌太完美了,不管是中生代、新生代音樂人評審,大家一致認爲林憶蓮演繹歌曲非常執著於非常細節東西,她的唱腔已經可以跟細節連結在一起,「她自己涉入非常多,是非常全面的女歌手」,這獎項有很多有個性的女歌手,詮釋作品時都很有自己的風格,但能像她做到這麼精準、有難度,是非常難做到的。

同樣角逐第二座金曲歌后的Jolin也有被評審提到,陳珊妮指出,Jolin的專輯企劃非常強,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強項在哪裡、如何表現,評審覺得她已經可以駕馭很難的東西、對自己有把握也知道自己能掌控的程度,尤其這兩張專輯有明顯突破。

國語男歌手最後聚焦在Leo王與李榮浩,Leo勝出的原因在於今年金曲獎有新舊交替傳承意義,有過往傳唱情歌流行歌,也有很多新的嘻哈、R&B音樂一起在站在很好的交界。Leo王在這時代是非常有開展性、非典型男歌手,可以呼應多元時代,而且他原本就是樂團主唱,是很會唱的歌手,非常用心,表演讓人愉快享受。

陳珊妮透露,很多評審也都很喜歡李榮浩,他是非常優秀的創作人也是很好的歌手,很多表現很出色,但可能是他自己在專輯中做了很多事,導致很多東西變得「折衷」了。有評審提到,李榮浩經歷好幾張專輯、好幾次金曲獎洗禮,可能會比較受到金曲獎風格、評審喜好影響,音樂好像有很多「計劃、規矩的東西」,但也可能因此造就出比較成功的流行專輯,一個歌手當他在所有創作上愈全面性、愈熟練時,一定是相對沒有那麼多尖銳、刺的部分,Leo王則相對比較沒有框架。至於李是否輸在太「迎合」金曲獎口味?陳珊妮認爲這樣解讀會讓人誤會,畢竟李榮浩是進入最後一輪被評審充分討論的歌手,希望不要讓他傷心。

陳珊妮也透露,在所有獎項中,國語專輯討論最久,投票4輪,最後由孫盛希的《希遊記》以9票出線。年度專輯與年度歌曲要考量大衆共感與帶來的社會影響, Jolin的《Ugly Ugly Beauty》勝出原因,在於今年所有獎項中有很多悲傷氛圍與議題,但Jolin將這些東西以快樂的舞曲、用獨特的敘事角度去做療愈動作,讓這張專輯得到許多共鳴,這是很重要的勝出原因。年度歌曲〈玫瑰少年〉則毫無爭議,過去一年性別平權非常受到年輕人注意,加上葉永鋕事件,很需要被記錄。

臺語男歌手獎部分,許富凱六度槓龜,陳珊妮指出,許富凱一開始就有被討論,他一直被很多人喜愛,評審最後討論集中在許富凱及流氓阿德,許富凱被定義後文青時時代、民謠時代,唱出新的臺語歌脈絡,而流氓阿德的臺語民謠則保留了泉州腔的臺語,「所有語言都會被慎重討論語言保留在文化上的意義」,這張專輯讓很多人感動。

至於評審團獎由當時正在後臺吃便當的王若琳驚喜奪獎,陳珊妮表示,金曲30有非常多不同類型的作品,她私心非常不希望這獎項從缺,這獎項代表的是評審團主觀覺得需要被鼓勵的,評審覺得王若琳鼓勵了很多創作歌手,她不接受別人給她的標籤,一直做音樂做得很快樂,不見得迎合市場,但她的勇敢與想像力會感動很多創作者,讓這時代有更多元的音樂,因爲她的專輯歌曲是英文,無法納入國、臺、客語專輯競逐,但是一張非常棒的專輯,這獎項是爲鼓勵她與其他堅持做自己音樂的創作人,評審團非常希望能給王若琳鼓勵。至於有人質疑該獎項得主往年多在入圍名單宣佈時就公佈,今年這獎項甚至最後不在典禮表定流程中,是否可能引發「不公平」的爭議?陳珊妮笑說:「就是爲了公平,所以毫不知情的王若琳纔會剛好在後臺吃便當啊!」

被問及金曲30評審對於今年獎項的概念標準爲何?陳珊妮表示,身爲評審團主席,她認爲新舊的撞擊是非常重要的,金曲獎非常不一樣的是,必須考慮到文化性與大衆觀感,而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已經在改變,小廠牌、新的樂團也累積出很多歌迷羣衆,讓他們的作品被聽到。這屆評審試着在延續華語音樂文化脈絡的同時,也要顧到產業未來性,「我很努力讓中生代、新生代音樂人撞擊與學習,這對整個行業來講是好的事。評審團是提供審美與定義未來趨勢,我們很認真在提供。這產業是這樣推動、流行音樂是這樣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