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第一村”煥發新生機 | 以法治力量守護“徽風皖韻”②

2024年11月21日《安徽法治報》頭版

原標題

“九華第一村”煥發新生機

本報記者 徐奧萍

依山傍水,青磚黛瓦點綴其間……走進九華山風景區九華鄉老田村,彷彿置身於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詩畫之中。該村落始建於西漢年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爲“九華第一村”,也是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散佈村落的古民居、古宗祠、古巷道、古井、古石橋見證了歲月滄桑,賡續着江淮文脈。

別看現在的老田村古風古韻、景色宜人,不久前,因年久失修,古村落核心區還有多處古民居、古建築破損嚴重,消防設施缺乏,安全隱患增加。池州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凌訓紅告訴記者,此前,針對該處未按照傳統村落保護規劃要求進行維護和修繕,造成歷史建築損壞的情形,檢察機關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作用,分層分級開展法律監督,綜合運用磋商、檢察建議等監督方式,推動多部門協同履職,助力傳統村落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

今年2月,九華山風景區人民檢察院在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助力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該案線索。經初查,九華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系池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池州市人民檢察院、九華山檢察院遂分別立案,並組成一體化辦案組。

檢察機關通過現場走訪調查、無人機取證、調取權力清單等方式查明,九華山風景區九華鄉老田村傳統村落入口處未設置標誌牌,村口水塘淤泥堆積、藍藻氾濫;“新城舊第”等2處古民居牆體已倒塌,另4處古民居處於倒塌加速期;核心區缺乏消防設施,存在安全隱患。

爲推動儘快解決審批難題,啓動修繕方案,池州市檢察院組織磋商會,邀請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池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九華山管委會相關部門、九華山風景區九華鄉人民政府共同參加。經磋商,確定由九華鄉政府組織開展古民居修繕、設置傳統村落標誌牌等,市住建局會同市文旅局加強後期監督指導。隨後,九華山檢察院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池州市古建築保護條例》等規定,向九華鄉政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及時啓動搶救性修繕工作,加強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持續開展村落環境整治。

根據磋商會意見,市住建局會同市文旅局邀請評審專家召開評審會,評審通過了古民居修繕方案。與此同時,九華鄉政府回覆稱,磋商會後及時向市住建局上報修改完善後的修繕方案,並進入招標程序;對檢察建議提出的問題已進行整改,並形成長效機制加強對老田村的管理。

爲推動問題更好解決,池州市檢察院協同市住建局爭取省級項目資金200萬元、九華鄉政府爭取地方配套資金 600 萬元用於古建築修繕;推動文旅部門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邀請業態專家指導規劃鄉村旅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日前,池州市檢察院邀請“益心爲公”檢察雲平臺志願者對老田村古村落保護開展“回頭看”,發現“新城舊第”古民居主體工程已完工,其他修繕工程正在履行招標程序。傳統村落入口處設置了標誌牌,村口泥塘水系已疏浚並改造成景觀蓮花池。古村落核心區添置了便攜式消防設施,危房周邊安裝了臨時保護架並設有提示牌。通過旅遊項目引進了古琴製作傳承人、中國匠人等高端人才,開設了多家文化體驗館,並完成了整體旅遊項目規劃,這座“千年古村落”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凌訓紅告訴記者,九華山檢察院還將法治文化融入社會治理,指導、協調處理古民居產權矛盾糾紛,助力破解保護公益與尊重私有產權的難題,助推“以修代租”盤活閒置古民居,推動成立古村落保護髮展協會,將古民居保護舉措寫入《村規民約》,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隱賢老街古韻再現重煥光彩 | 以法治力量守護“徽風皖韻”①

第7877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審覈丨任小玲

來源丨安徽法治報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