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煙臺兜牢民生底線
“您好,這裡是萊山區96885養老服務平臺,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近日,萊山區96885養老服務平臺接到轄區困難人員孫大叔的求助電話,反映家裡電燈不亮了,想趕緊修好。
對大多數人來說,修電燈、修遙控器、安裝馬桶墊或許只是一件小事,但對於一些特殊困難人員和老年人來說,卻經常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接到電話後,平臺立即安排就近的工作人員奔赴現場。經過工作人員的認真排查和維修,電燈重新亮起,燈光不僅照亮了房間,也溫暖了困難家庭人員的心。
一件小事,折射出煙臺民生保障的溫度。事雖簡單,卻體現了煙臺保障民生的力度。像這樣的小事,每天都在煙臺各街道社區上演,讓羣衆生活更有獲得感、滿足感一直是煙臺民政工作致力的方向。
2月21日,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今年,煙臺民政工作做哪些、怎樣做?會議給出明確安排——聚焦“一老一小”,增進民生福祉,深化慈善救助,兜牢民生底線。
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全面
打造20家失智照護機構
在煙臺,讓每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各級民政部門持續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持續優化服務供給。今年,將引導養老機構新建、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全市重點打造20家失智照護機構(含失智照護單元)和護理型示範機構,建設認知障礙照護牀位300張。到2025年底,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比達到70%。在居家養老供給方面,高質量完成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全年累計建成家庭養老牀位不少於2600張。
嚴格落實爲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護理補貼制度,加強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數據調度審覈,每月及時更新納入和退出數據,確保按時精準發放。 將及時對高齡津貼數據認真核實覈准,確保資金按時發放到位,並以“免申即享、靜默認證”爲發展方向,探索創新高齡津貼發放方式,提升爲高齡老年人服務的質效。
不僅要“養老”,還要“享老”。今年,培育壯大“銀髮經濟”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市民政局將完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因地制宜發展老齡產業,加快“養老+”多業態融合,助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體現公益、投保自願的原則,聯合金融監管等部門穩步推進銀齡安康工程。
繼續深入開展“銀齡行動”,積極探索示範項目,有效拓寬參與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圍繞提升老年人福祉,持續推進關愛探訪“暖心到家”、安寧療護“晚霞拾光”和白內障“重陽見明”項目,並謀劃實施更多公益服務項目。在營造友好氛圍方面再見實效。深化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創新載體、豐富形式,開展好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活動和代際互動、鄰里互助活動,加強敬老月品牌建設,營造“積極應對”濃厚氛圍。
提升兒童福利保障
擦亮煙臺慈善品牌
在黃渤海新區彩雲城600平方米的“兒童之家”內,有愛之源、社鄰工等12個兒童類社會組織,募集投入資金300餘萬元,發展志願者1萬餘人。這裡常態化開展孤困兒童家庭幫扶、社會融入等,年均受益兒童3000餘人。
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兒童關愛格局,煙臺兒童福利保障正逐年提升。2024年12月,市民政局等19個部門出臺《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首次將流動兒童納入關愛服務範圍。今年,各級民政部門將重點抓好孤困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三類羣體精準保障和關愛服務。推動兒童福利由傳統的物質保障向能力提升、社會融入、就業幫扶特別是心理健康服務轉變,實現“物質+服務”雙提升。針對孤困兒童,全面落實基本生活保障、助醫、助學、助康等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兜底監護、福利保障政策體系,切實提升孤困兒童幸福感。
加快推進數字民政本地化優化改造提升項目,充分發揮“大數據+鐵腳板”作用,力求做到精準發現、及時保障;組織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專項排查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孤困兒童及時納入保障範圍;建立孤困兒童基本生活費發放預警機制,及時足額發放保障金;針對孤困和留守兒童,持續開展“潤心伴成長·同心護未來”關愛服務工程,統籌各類資源力量,爲困境和留守兒童開展“多對一”精準幫扶。
加快推進市未成年保護中心與煙臺東方醫院合作,創新打造以服務困境兒童爲主、延伸服務其他未成年人的集評估、諮詢、治療、康復及長期關愛於一體的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及行爲發展的項目,力爭實現年受益未成年人500人次以上。持續擦亮“暖心煙臺·伴你童行”關愛服務困境兒童工作品牌,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睏境兒童的良好氛圍。
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每區市培育1至2處典型社區
2023年7月,芝罘區塔山社區在芝罘區慈善總會成立了第一支社區基金——“幸福家園”社區基金;2024年5月,芝罘區幸福街道成立24支社區慈善基金,實現社區慈善基金在街道、社區兩級的全域覆蓋,全年開展慈善公益類活動560餘場次……煙臺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通過下沉式服務、項目化推進,不斷增添新動力。
1月,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社工部印發《社區慈善培育行動方案》,計劃到2027年底,設立社區慈善基金400支,打造社區慈善空間30個,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助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等問題。今年,各級民政部門將強化鎮街的統籌作用,發揮鎮街層面的主導能動性,大力調動基層社區積極主動性,用好“五社聯動”資源。抓好社區基金的高效使用,每支社區基金確保年均能夠支持開展2個以上的慈善項目。
加強對鎮街、社區及社區社會組織的輔導培訓,通過開展“小而美”的慈善項目,讓社區羣衆真切感受慈善,讓慈善成爲羣衆生活的一部分。加強典型社區培育打造,以示範引領帶動社區慈善深入開展。年內,每個區市培育打造1至2處慈善氛圍較濃、成效明顯的典型社區。
YMG全媒體記者 賴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