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日本與兩岸

垂秀夫將任日駐陸大使。圖爲2018年在總統府展出「海島之國-垂秀夫(右)攝影創作展」。(摘自陳建仁臉書

日本新任駐中大使垂秀夫近期頻頻接受陸媒專訪,暢談對日中關係的期許展望,微妙的是,許多看法幾乎也可套用兩岸關係。中日臺三方在歷史地緣上的特殊淵源,鮮明反映在官民之間的冷熱反差。

垂秀夫在專訪中提到,日本民間民調顯示,對中國大陸印象不好的日本民衆達到近9成,他呼籲應該「謙虛坦誠地客觀看待對方」。

若將雙方關係程度粗略分成:熱、溫、冷、凍四等級,再將中日、臺日、兩岸三組雙邊關係區分官方和民間,目前的中日關係官溫民冷,臺日關係是官熱民熱,兩岸關係是官凍民冷。

中日之間始終難解的兩大矛盾,是二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釣魚臺主權爭議,大陸從2014年起,將12月13日定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要每年「提醒」日本一次;大陸海監船在釣島海域巡航,更已成爲常態。加上2011年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或許日本人心裡帶有被趕超的不甘,種種因素疊加,日本民衆對中國大陸因此沒有好感

而當下中日官方稍微回溫,一是在中美對抗、川普不可控的背景下,讓中國想拉攏日本、日本也不想在中美選邊;此外,明年日中將分別舉行夏季和冬季奧運,有必要互相拉擡,甚至促成元首互訪。大陸外長王毅11月下旬不顧疫情親自訪日,也是展現誠意。

再看臺日間,沒有二戰侵略歷史包袱,反而有50年的殖民歷史聯繫,對釣島主權的捍衛,臺灣也只意思意思喊一喊。尤其2011年日本311海嘯,臺灣更成爲捐款最多的一方,讓日本人到現在都還會感謝臺灣。中日、臺日的民間好感度,形成天壤之別。

垂秀夫說,國民感情問題有着非常脆弱的一面,很多因素都可能成爲突然爆發的導火線;他也說,日中兩國友好關係的未來,有賴於青年一代的交流,「歸根究底國民間的感情和信任問題恰恰是需要外交部門去妥善應對」。

這些話,全都適用於兩岸僵局,面對不佳的雙邊關係,官方更應該扮演引導者增進理解,而不是激化對立和仇恨。垂秀夫的話,值得民進黨政府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