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揭秘小米三年“造車路”:拒絕百億美元投資估值、李斌何小鵬力勸自己造車
財聯社7月19日訊(記者 徐昊)超14萬人觀看、超64萬點贊,小米手機視頻號在7月19日收穫的這組數據,是小米董事長雷軍當晚在主題爲“勇氣”的2024年度演講上所做的“貢獻。”
在這場歷時近1.5個小時、總字數近1.3萬字的關於小米汽車的演講中,雷軍分階段詳解了小米過去三年的造車歷程。“過去的三個多月的時間,我感覺每天都像在夢裡一樣。回顧過去1000多個日日夜夜,小米汽車發生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的故事。”雷軍說。
今年5月,小米汽車宣佈小米SU7將年度交付目標調整至保底10萬輛、力爭12萬輛。在7月19日當晚這場總長三個小時的年度演講行將結束之際,雷軍宣佈,“全年10萬輛的目標預計11月初可以提前完成。”
造車緣起:一通三年前清晨的電話
小米造車源於一個“意外”。
2021年1月15號早上7點多鐘,在上班路上的雷軍接到了一位朋友的電話。正是這個一大早便打來的電話,改變了小米,也改變了雷軍的命運。
電話另一頭,這位朋友告訴雷軍,“雷總,你們被美國製裁了”。據當天環球網援引相關報道,美國政府將9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的黑名單中,其中包括手機制造商小米。報道顯示,根據相關投資禁令,美國投資者需在2021年11月11日前出售所持“黑名單”公司的股份。
受此影響,1月15日港股開盤後,小米集團股票大跌,跌幅超10%。至當日港股收盤,小米收跌10.26%。
“那一下子猶如晴天霹靂,我馬上就懵了。我們很快就召開了緊急的董事會,商量如何應對。”雷軍說,在這次緊急召開的懂事會上,有董事發問“假如你們手機不能做了,你們三四萬人怎麼辦?”另一位董事給出了建議——你們要不要認真考慮一下造車?
2021年正是汽車產業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轉折之年。此前一年的2020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2011-2020年十年間銷量實現年均複合增長76.56%。
在雷軍接到那個電話的第二天,他的好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1月16日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線上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隨着近年來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維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週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
“當天下午我們第一次認真考慮造車,幾乎所有的高管都支持。”雷軍說,儘管達成了共識,但依然覺得造車風險太大,於是小米組成了一個6個人的調研組,70多天的時間裡面馬不停蹄去了10多個城市,有時候早晨去晚上回來,風塵僕僕的調研了85場,面訪了200多人。“這中間還開了4次高管會,在調研的過程中有兩位好朋友一致力勸我造車,就是李斌和何小鵬。”
隨着調研的不斷深入,雷軍越來越感受到智能電動車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在其後號給董事會的彙報中,雷軍說,智能電動汽車大勢所趨,而且汽車行業正在和消費電子行業相結合相融合,“我覺得小米必須幹”。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車,並公告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在當晚舉行的發佈會上,雷軍喊出了那句名言——這是我人生最後一個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一生全部的聲譽和成就爲小米汽車而戰。
“那天晚上是我們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車行業的不眠之夜。”雷軍說。
數說造車:7000人團隊VS百億美元估值
7月19日的演講中,雷軍用N個數字闡述了當晚演講主題“勇氣”的含義。
關於人。從決定造車後的半年時間內,小米便組建了超過1000人的汽車團隊;三年間,汽車部門已超過了7000人,其中包括1000多名技術專家;而這三年中,小米汽車收到了38萬份求職簡歷。雷軍說,“我們想成爲一家全球前5的車廠,我們還需要更多優秀的人。”
關於產品定義。市場需要一款什麼樣的車?或者說小米的首款車型是一款怎樣的車?有人建議,可以找一家調研公司,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出一份調研報告。雷軍否認了這一想法,決定採用“最笨”的辦法——兩三個星期內,小米汽車工程師面訪了300多名車主;看遍了小米集體辦公區停車場內的每一輛車。結論是:轎車、SUV各一半。“從研發角度說,做SUV相對容易、做轎車要難一些,所以大部分車企都是先幹SU。但我們決定不走尋常路,先從純電轎車幹起,先從難的幹起,等轎車幹好了,再幹其他車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們下決心幹純電轎車。”雷軍說,中國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其實“攢”一輛車還是比較容易的。
關於融資和自研。小米決定造車的那年,正是資本市場新能源賽道尚未退火的一年,有幾家VC給尚在PPT階段的小米汽車開出了100億美元的估值,但卻遭到了雷軍的拒絕。“實話實說,我們也動過心,但是想來想去深思熟慮後拒絕了,爲什麼?”雷軍說,因爲造車週期很長,和資方保持一致幾乎不可能;而在小米內部造車,大量的人才技術都可以直接用。“所以最後我們決定小米全資自己幹,錢全部自己掏,風險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車做好,我們在所不惜。”
資金問題想清楚了,核心技術研發怎麼搞?雷軍坦承,小米也曾想過代工或收購,但最終下定決心從核心技術幹起——因爲小米之前吃過大虧。雷軍說,2014年小米創業時的新模式發展很快,但根基不紮實,隨後遇到了很多挫折。“所以當我們再次創業的時候,我們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做起,10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
關於產品方案。披星戴月幹了大半年後,2021年年底春節前,小米汽車第一次項目正式評審會開始了。但大家分歧巨大,最後下決心整個產品方案推倒重幹。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雷軍取消了所有日程,召集小米汽車部最核心的十幾個人開會商量怎麼解決產品方案問題。這是一個臨時召集的會,但誰也沒有想到,竟然開了整整21天,開成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
儘管爭吵越來越激烈,但結果是“吵明白了”。“我覺得形成了一個最重要的共識:小米作爲一個新來者,只要能順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雷軍說。
關於產品驗證。2023年8月16日,小米汽車第一輛試產車——小米SU7下線。這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點,卻也是小米造車真正的開始。雷軍決定一定要試駕足夠多的車,迅速抹平信息鴻溝。試駕依然從小米集團員工停車場開始,雷軍說,三年間,他試駕了170多輛小米員工的私家車,對員工的訪問筆記和試駕體驗加起來超過20萬字。
關於產能。經歷了確定產品方案的“遵義會議”、成爲了一名持牌專業賽車手後,2024年2月,小米造車迎來了又一關鍵節點——確定產能。很多人穩妥起見,建議當年從供應鏈處訂貨3萬輛的整車部件。“我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定多了擔心賣不掉,定少了擔心不夠賣,大家又罵我飢餓營銷。”在糾結中,雷軍最終確定了7.6萬輛的產量。
“我深知這是個瘋狂的目標,但我也很清楚,我們沒有退路,我們就像過河的卒子一樣,只能拼命往前衝。”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