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造車的可怕之處:小米汽車SU7,賺的是未來的錢

衆所周知,在小米汽車SU7發佈會上,雷軍稱小米SU7是虧損的,但很多人表示不相信,覺得沒有車企會虧本賣車。

但事實上,大家看看國內那些造車新勢力,大部分是虧損的,小鵬、蔚來持續虧損中,理想也是去年銷量好了才賺錢,還有賽力斯等車企,也是在虧錢的。

所以小米SU7剛上市的時候,虧錢是必然的。

而近日,一份關於小米SU7 MAX的BOM成本曝光了,更是驗證了這一點。

如下圖所示,這是某機構拆解了SU7 MAX版後,對所有部件成本的預測,從材料、製造、研試、物流等費用,進行了拆解,然後得出這臺售價29.9萬的SU7,實際總成本就高達30多萬,比售價還要。

事實上,一臺車的綜合成本,還要考慮研發投入、工廠的建設投入等等,算上這些,小米SU7 MAX的總成本,遠大於30萬。

所以說,實際上小米SU7肯定是虧錢的,賣的越多,虧的越多,這也是所有新勢力造車,在前必然的一個經過,沒有誰在開始就能賺錢,哪怕是特斯拉,也是鉅虧了N年之後,纔開始盈利。

那麼對小米而言,靠什麼來賺錢呢?小米汽車的模式究竟是什麼?其實還是靠銷售未來的汽車,來賺錢,是小米手機上的那一套營銷辦法。

怎麼來說呢?其實並不複雜,比如小米SU7目前的成本是30萬元,如果賣的少,那肯定是虧損的,也不可能盈利。

但小米可以和供應鏈達成協議,比如說我前面10萬臺時,你給我的硬件成本等可能綜合是30萬,但如果我20萬臺的訂單時,成本可能就變成了25萬,我有30萬臺的訂單時,成本可能就變成了20萬,以此類推。

對於供應鏈而言,如果大批量的採購,10萬臺的量,20萬臺的量,30萬臺的量,肯定是不一樣的,採購越多,價格肯定越便宜。

所以對於小米而言,其實是靠銷售未來的汽車來賺錢,前面10萬臺,我虧本,但這不要緊。

隨着我訂單越來越多,生產越來越多,硬件的成本自然就越來越低,那麼我從10萬臺開始,到20萬臺時,這時候可以保持盈虧平衡,當我超過20萬臺,我開始賺錢,超過30萬臺時,利潤就更高了……

這個方法其實和小米手機的方法是類似的,剛上市時1999元的手機肯定是虧本的,但我一下子賣出100萬臺時,成本降了,我能賺錢了。

這一種方法,看似很簡單,但不是誰都玩的轉的,因爲有些品牌,是無法保證自己能賣這麼多,一旦一開始始就下單10萬、20萬臺,估計庫存會把自己玩死。

只有小米這種,對自己的銷量有信心,且資金充足的企業,才能這麼幹,這也是小米一開始就虧損賣車的底氣,其它友商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