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用慣網語 7成自認語言貧乏
很多習慣於使用網路用語的大陸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網友流行的表情包成爲網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新社資料照片)
兩位青年在北京南鑼鼓巷一家服裝店翻看印有網路流行用語的衣服。(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網路環境包圍下,大陸年輕人愈來愈習慣使用網路用語表達思想情感。網路用語雖有時幽默活潑,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很多習慣於使用網路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偶爾說句成語都覺得不習慣。最近,大陸媒體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
受訪者認爲,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基本上是不會說詩句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福州市中學老師蔡筱佳(化名)則認爲,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已經形成,無論是描述什麼東西還是事件,都是用同樣的方式去表達,很難再去重新創造新的表達形式,尤其是隨着新媒介的出現,有時根本不需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就會把它拍下來,這讓人更不會去思考怎樣創造新的表達方式。
不自覺複製別人話語
現在大家誇讚他人,習慣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誇張的語氣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助教丁欽(化名)說,漢語中有豐富的詞彙供人表達,但現在很多都被簡化,以致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會用「哈哈哈」。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生陳杰(化名)坦言,他日常基本上不會說成語、詩句,也不會用一些修辭,而是不自覺地複製別人說的話,表達意思只會用單一方式。有時候腦子裡想一件事情,無法很便捷說出來。
蔡筱佳認爲,語言貧乏是一個思維惰性的問題,若能常常思考應該怎麼去表達,自主去累積和運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丁欽則認爲,年輕人語言貧乏跟網路時代的氛圍及流行文化的傳播語意有關係。
網路要求直接、簡潔
在調查中有70.9%的受訪者認爲,年輕人出現語言貧乏的問題,是由於網路時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簡潔的表達,另有65.4%的受訪者則將年輕人語言貧乏,歸因於全民複製網路氛圍使表達同質化。陳杰說,中國傳統的教育中,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很少,這會導致很多人成年後更加不善言辭。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認爲,網路語言在豐富我們的語言,創生大量的流行詞、新詞語、新句式、新修辭,網路詞語的長期、廣泛使用,將會對人們的語言乃至社會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深遠影響。但網路語言的流行也在簡化民衆的語言,一個新語詞的迅速流行和人們不假思索使用,會鈍化大衆的感受,讓民衆產生一種惰性。所以,要警惕流行一時的網路語言,會替換和遮蔽人們對生活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