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喊話8成碳費留地方 彭啓明:更應關心如何減碳

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大家最該關心的是臺灣碳定價制度的環境,而非如何來分配碳費,也希望縣市首長和立法委員們多溝通,不要罵碳費可能會讓物價上漲,一方面又來要這筆費用。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中市長盧秀燕昨天在中臺灣8縣市區域治理平臺首長會議上,喊話修法「至少8成碳費留在地方」,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出席活動時也呼應,認爲碳費應比照空污補助,至少8成挹注地方用於淨零碳排。環境部長彭啓明今表示,碳定價制度相當複雜,現在依法也要求碳費不能列出分配比率,然而大家最該關心的是臺灣碳定價制度的環境,而非如何來分配碳費。

彭啓明今天出席113年環境教育繪本嘉年華會暨社區成果發表會頒獎活動,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過去5個月碳費的制度設計協商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盧秀燕市長的建議環境部都聽到了,然而氣候變遷因應不是靠環境部可以做到,需要跨部會,同時與中央和地方合作,「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3條明列13項碳費用途,已將補助地方政府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納入。未來只要地方政府提出具有減量效益的計劃、或是用在調適工作的計劃,一定可以優先獲得分配。

彭啓明進一步說明,過去「溫管法」明訂30%碳費要給地方政府,但隨後有「財政紀律法」通過,要求不能列出分配比率,因此去年通過的「氣候法」,照規定無法列出多少比率給地方政府。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和排放空氣污染物,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過去20多年空污費都有超過6成費用給地方政府來改善空氣品質,可以看到過去這8年中央和地方一起合作有很顯著的減量,空氣有顯著變好,但還有進步空間。

彭啓明說,如果依照要用排碳量的計算來分配碳費,這次徵收的近500個工廠的排放量中,高雄比率最高約26%、雲林24%、臺中13%,基隆、臺北市、嘉義市、金門縣、澎湖縣都是沒有,新北市、南投縣都不到1%。如果只看碳排來分配,許多原住民朋友在山上,還有沿海低窪的民衆,甚至東部花蓮常受到颱風侵襲,未來就會很辛苦,且沒有人會關注。以過去參加11次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來看,國際希望上一年有1000億美元的氣候基金,結果在分配上都擺不平還吵翻天,這幾年纔回到用實際減碳或是調適的計劃審查上纔有經費,而非平均分配,希望臺灣不要在這個事情上蹉跎掉減碳的決心。

彭啓明強調,2026年中可能收到的碳費只有約60億,不是600億或6000億,要繳費的企業遇到全球的競爭其實都很辛苦,但經過說服後都很樂意配合政府的政策和全球接軌,碳費要用在該用的地方,要避免煙火式的活動或是蓋公園,大家也都期待我國應該儘早推動總量管制的碳交易,要和國際接軌,因此最重要也最該關心的是未來臺灣碳定價制度的環境,如何激發大家願意減碳,而不是分配碳費,也希望縣市首長可以理解,也請和立法委員們多溝通,不要罵碳費可能會讓物價上漲,一方面又來要這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