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beSide農場:種植端落地全程品控溯源 數字化賦能全產業鏈

(原標題:MAP beSide農場:種植端落地全程品控溯源 數字化賦能全產業鏈)

5月底,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實現產業鏈貫通和價值鏈提升,是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爲了打造現代農業服務生態圈,推動鄉村振興,先正達集團中國MAP模式將自身定義爲農業全產業鏈組織和服務平臺,以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體系搭建從田間到餐桌的信任,以數字工具連接農產品消費者,從而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效率

7月1日,MAP beSide農場全國首發會在湖北枝江召開,正是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體系的一個重要落地抓手,從源頭種植端進行數字化改造,聚焦下游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消費者需求,重新定義品質標準,推動農業全產業鏈信用體系的搭建,從而以產業興旺來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MAP beSide農場,以銷定產推動訂單農業發展

三大支柱產業中,由於受到氣候、環境、土壤等複雜自然環境的影響,農業很難完全避免“看天吃飯”的限制,產銷模式上的信息不對稱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互聯網數據時代,農業應借鑑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思路,以標準化技術和數字化方案,來進一步疏通全產業鏈的上下游鏈條,避免資源錯配,改善產業效率,提升價值空間。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者對於高品質農產品的呼聲日益高漲,農業整體升級也刻不容緩。

在此背景下,先正達集團中國在MAP模式的基礎之上選擇了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來打造現代農業服務生態圈,以溯源體系爲核心,以數字化工具爲抓手,搭建從“消費升級”到“專業生產”的新型農產品價值鏈。在落地層面,推行以產定銷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

而想要發展訂單農業,需要恪守兩條法則:首先,需要把優質的標準落到了實處,真正打造出穩定高品質的農產品供給;其次,需要消除產銷環節的信息不對稱,以全程品控溯源體系建立信用體系。

經過四年探索,MAP beSide農場已經摸索出了一個較爲成熟的發展模式,定下了相對封閉、原糧回收、全程數據可追溯、規模效應四大標準,完美契合了這兩大法則。並且在實踐層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天津小站稻爲例,始於宋遼時期,曾作爲皇家貢米而盛極一時,在20世紀50-60年代,還因品質優秀大量出口,但後來因爲灌溉水源缺乏等原因,產量銳減近乎絕跡。2017年,爲了重振小站稻,天津市政府與先正達集團中國建立了天津MAP示範農場,進行了MAP beSide農場的探索,通過科學種植、智慧農業等方式提升了品質擴大了產量,還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MAP beSide農場生產的天津小站稻的成功,也吸引來了大型品牌的注意力,2020年,益海嘉裡聯合先正達集團中國,推出金龍魚首款源自天津的原糧可追溯產品——金龍魚百年津沽小站稻。並且還在全國8個省市簽訂了定向水稻種植合作訂單,種植面積高達20餘萬畝,在小麥、麪粉加工等領域也積極開展訂單和溯源合作。

打通產銷一體化,MAP beSide以數字化賦能全產業鏈

農業全程品控溯源體系各方都在倡導,但真正落地卻不容易,MAP beSide農場是先正達集團中國對行業深入洞察後,結合自身能力優勢所選擇的一個切入點,是MAP beSide體系的重要抓手,從源頭種植端進行數字化改造,從而賦能全產業鏈。

MAP beSide線下依託MAP beSide農場,線上MAP數字農業,是全國首個線上線下貫通的全程品質控制溯源方案,能夠賦能農產品“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參與者,實現優質產品差異化標識、全程數據可追溯、信任體系搭建、品牌溢價等作用。

線下MAP beSide農場,依託大數據,通過利用MAP智農成熟技術,從關鍵生育期、核心環境參數、品質檢測指標等維度對農產品品質全程把控,在產前評估地區作物種植適宜度水平,在產中降低種植風險,在產後進行農產品品質評估,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精  準種植。並且在整個過程中,會根據農場反饋的各維度數據進行模型優化,在動態改進中不斷提升種植水平。

線上技術方面,MAP beSide以區塊底層平臺技術爲支撐,將全部數據上鍊,從種植、倉儲、加工、質檢、物流、銷售六個關鍵節點採集信息,具備採集、賦碼、監管、溯源、查詢五大功能。在標籤製作上,創新地採取了“防僞保真”+“溫控保質”+“全程溯源”三大功能,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時間戳、地理戳、品質戳”從時間、地理、品質三個角度瞭解每一粒米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過程,能夠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MAP beSide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已將自身打造成爲“新農業”的一種品牌背書,並與“新零售”的品牌代表盒馬鮮生攜手合作,由種植端直通零售端,重構了我國農產品生產流通模式。2020年4月27日,“盒馬小站稻”在盒馬北京全區域門店首發上線,聲量和銷量引爆市場,MAP beSide農場生產的天津小站稻實現了從“新農業”到“新零售”的產銷一體化。

不僅如此,先正達集團中國還與阿里數字農業繼續深化合作,在“新零售,新農業”融合背景下,圍繞大米、蘋果、柑橘、葡萄、草莓、獼猴桃等多種農產品,以MAP beSide全程溯源品控爲核心,圍繞訂單農業、直採基地、農產品品牌,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共建15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探索合作新模式,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的整體升級,真正實現了MAP模式所倡導的“種出好品質、集好大數據、賣出好價錢、交付好訂單 “的願景和目標。

農業新敘事,以平臺化推動產業融合和鄉村振興

歸根究底,MAP beSide農場本質是以數字化技術爲種植端賦能,從而進一步落地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體系,從而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組織和服務平臺。縱觀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的崛起,離不開組織性平臺的出現,平臺通過溝通產業鏈上下游,協調各方資源以趨近經濟學推崇的“帕累托最優”,以數字化工具對各行各業進行了改造升級,這背後的底層邏輯在於,通過生產工具的革新重構了生產關係,進而促進生產力的提升。先正達集團中國對於MAP beSide的推廣和應用,正是遵循這樣的邏輯,通過搭建平臺構建了一種農業新敘事,從而推動全產業鏈的價值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後疫情時代,糧食安全問題格外重要,先正達集團中國把“糧食安全保障”作爲重點工作核心,目前先正達集團中國MAP模式已在全國糧食主產區落地了200多個技術服務中心,通過科學種植和推廣訂單農業,普遍幫助農戶提高了15%以上的產量,幫助農戶增加了20%的收入,在保障品質的基礎上提升了糧食產能。而MAP beSide農場則面向全國佈局50個農場,推動優質豐產。

回到我國長期國情和鄉村振興的大戰略背景,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是站在政策和產業的高度,以農業發展的使命感出發,搭建從“消費升級”到“科學生產”的新型農產品價值鏈,建立農產品大數據庫,將新型農業發展方向和人民品質生活升級相結合,進而推動產業融合,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發展貢獻實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