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貿易戰 才真讓川普拳頭紅腫
▲中美齟齬,就是一個長期的,史詩級的戰爭,弱勢的一方想求勝,得確保自己有智慧與能力長期抗戰。(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當你揮出一記重拳時最怕什麼?當然是擊中硬度意外高的東西。這個時候,無論你是否下意識要揮出更重的拳,都會有些遲疑,因爲怕自己仍然錯估了力度,更重的拳力,反傷力也會更大。
川普目前的處境就是如此,他一擊未果之下,雖還能揮出更重的拳,卻不得不重新評估他的下一拳。這便會使得對手取得時間上的餘裕,找尋精準的反擊點。做爲弱勢的一方,出拳貴在準確命中對手的軟肋,並珍惜出拳的次數以避免錯估。
隨着時間的流逝,誰得出拳次數多,誰體力就耗得快,暴露出來的弱點也更多。故而,以時間換取空間,不出拳則已,每出拳必中要害,就是弱勢方的最佳策略。
農業州,稀土,美債,均爲川普之軟肋,而如果美國認爲唯一降低被擊中要害風險的方法,是快速擊倒對手,那麼,它們已然輸了這一回合。不過,離勝負還遠着呢,因爲川普政府正在用「文明的衝突」積蓄長期角力的能量。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室主任斯金納在一場論壇上表示,國務院將中美衝突視爲「文明的衝突」,甚而,是高加索人(西方人)與非高加索人的矛盾。
在斯金納所表達的語境裡,文明的背面是狹隘的「種族」,當有人將文明的衝突窄化成種族的衝突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倡議者已然意識到無法僅靠自己擊倒對手,這是示弱與焦慮的表現。再者,以種族主義護身,又意味着美國掀起貿易戰所欲使用的手段,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訴諸力量的對決。
既然角力的本質是如此,就不必意外川普的決策核心都是「中國外行」,並且也都具備冷戰基因,甚至拎着二戰懷舊(或殖民懷舊)的思維模式。從這一點來看,只要中國保持淡定與堅決,下一回合仍欲祭出極限施壓的美國仍無勝算,因爲川普「不知彼」。
關於川普與其周圍的冷戰世代,去年我已闡明己見,這屆的華盛頓政權是一個反智的政府,他們在經濟與政治面所展現的「原始而不文明」態度,有助於綁架自己隊伍裡不那麼願意反智的隊員,但亦掀開了自己講究實力原則,或現實主義的真實本質。白左陣營的躊躇,無力,甚至助紂爲虐,等於在集體消融左派長期以來對美國形象的粉飾。
關稅到底誰買單?這問題怎麼會在實施關稅提高後才浮現在公衆視野,而不是實施前?因爲反智的政府賭的是民衆普遍不願理解複雜經濟問題的事實,畢竟,知識階層的經濟選民才佔了幾%?根本可以忽略不計,川普只需要說「中國會買單」,多數大衆就安心了。相反地,「種族衝突」可是大部分選民都能被情緒調動的原始訴求。
而設使美國消費大衆一旦察覺,原來是自己要掏腰包買單時,還沒來得及質疑,川普也只要推特一句「中國逼迫美國人買單」,仍能誆騙佔多數的反智羣衆。因此,寄希望於美國選民的覺悟,不大可靠。
換言之,中美齟齬,就是一個長期的,史詩級的戰爭,弱勢的一方想求勝,得確保自己有智慧與能力長期抗戰。相對地,美國想持續保持優勢,唯有徹底瞭解(而非擊垮)中國一途。或曰,美國致力於重建國內的產業鏈,才能擺脫對中國貨品的依賴,這觀點固然有理,但卻不是川普急欲取得的成績,因爲重建產業鏈談何容易?美國50州里有15個州人口比臺北市還少,比臺灣人口多的州也只有兩個。其餘不談,勞動力要怎麼跟中國比?
也就是說,郭臺銘所謂「助美國達標」,那是中長期的事,川普面對的是相對迫在眉睫的連任選舉,「抗中分數」必須先達標,如果川普一再將此分數訂在90分以上,只會造成自己的連任危機。
那麼答案就比較清晰了,美國必須在接下來的一年,取得貿易戰的階段性成果,將分數降爲60分及格即可,而所謂「階段性」,並不完全操之於川普之手,因爲在最新這一回合,他的拳頭已顯得有些紅腫,中國意外地強硬,甚至還在強壓之下累積自己的話語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若目標是讓川普無法連任,則只需評估達標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值不值即可。因此,面對反智但又強大的對手,也只能靠智慧取分。
中國缺智慧嗎?在重拳下仍維持穩定的步伐,就是智慧的表徵。
●本文爲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