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向“天宮”

10月31日,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着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南方日報特派記者吳明攝

10月31日15時37分,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夢天實驗艙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託舉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打響了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收官之戰。

接下來,夢天實驗艙將與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對接,對接後的中國空間站後續再經過轉位變形,最終呈現“T”字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主體的在軌建造。

今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週年。從“空白”到“一”字構型,又到L字構型,再到即將形成的T字構型,這幾個簡單的符號卻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寫照。從“921工程”立項到今天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迎來最終一章。

夢天啓程後不久,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也將按計劃陸續出發。屆時,6名中國航天員將匯聚“天宮”。

“夢天”到底長啥樣?

夢天實驗艙由工作艙、貨物氣閘艙、載荷艙、資源艙四個艙段組成,艙體全長17.88米,直徑4.2米,發射質量約23噸,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的任務分工和定位不同,在配置上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各有特點。

夢天實驗艙的定位是航天員工作的地方,因此沒有配置類似“天和”“問天”艙的再生生保以及睡眠區、衛生區。但三個艙段均配置有航天員的鍛鍊設備,夢天實驗艙配置的是抗阻鍛鍊設備,類似健身房的划船機。

從總體構型來看,夢天實驗艙的“肚子”更圓,它由四個艙段組成,並採用了獨特的“套娃”設計:

工作艙在最前端,通過對接機構與核心艙相連,主要是航天員艙內工作與鍛鍊的地方,也是艙內科學試驗機櫃安裝的地方。載荷艙與貨物氣閘艙則是以“雙艙嵌套”的形式與工作艙相連,也就是說,在載荷艙的內部,隱藏着一個貨物氣閘艙,主打貨物出艙專用通道。最前端的是資源艙,也是對日定向裝置和柔性太陽翼等安裝的地方。

從支持應用任務來講,夢天實驗艙作爲“工作室”,是三艙中支持載荷能力最強的艙段,其配置了13個標準載荷機櫃,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可支持流體物理、材料科學、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試驗項目,堪稱天宮“夢工場”。

同時,爲了最大化實現艙外試驗支持能力,夢天艙艙外配置有37個載荷安裝工位,可爲各類科學實驗載荷提供機、電、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確保它們在太空環境下開展各類實驗。特別是載荷艙上配置有兩塊可在軌展開的暴露載荷實驗平臺,進一步增強了空間站的載荷支持能力。

打造“太空貨運港”

如果將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比作“國際機場”的話,那麼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就是空間站的“國際貨運港口”。以往在艙外開展科學試驗,需要航天員出艙進行安裝作業,但這種方式會受到航天員出艙次數、載荷數量與大小的限制。因此,夢天實驗艙所獨具的載荷自動進出艙功能將進一步提高空間站進行艙外載荷實(試)驗的能力和效率。

在夢天實驗艙內,配置了一臺載荷轉移機構,可以穩定地執行將貨物從艙內送出艙外,或將艙外貨物運至艙內的任務。據瞭解,載荷轉移機構的運送能力能達到400公斤、單次運送貨物包絡可以達到1.15米×1.2米×0.9米。這與航天員“帶貨出艙”的方式相比,貨物出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還爲在軌工作生活的航天員“減負”,以便他們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於開展艙內各項科學實驗活動。

同時,爲了滿足將來更大尺寸、更大重量貨物的進出艙需求,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上還安裝了一款獨一無二的方形艙門,寬度可達1.2米。艙門採用全自動弧形滑移設計,可以爲貨物的進出艙提供一條寬闊的走廊,也是隔離艙內與艙外空間環境的關鍵設備,是我國空間站首次亮相的方形自動艙門。

支持在軌釋放微小衛星

夢天實驗艙具備微小飛行器在軌釋放的能力,將作爲開放合作平臺進一步增強空間站的綜合應用效益。夢天實驗艙上專門配置了微小飛行器在軌釋放機構,能夠滿足百公斤級微小飛行器或者多個規格立方星的在軌釋放需求,解決微衛星和立方星低成本進入太空的問題。

航天員只需在艙內把立方星或微衛星填裝到釋放機構的“肚子內”,釋放機構即可搭乘載荷轉移機構將小衛星運送至艙外。出艙後,機械臂抓取釋放機構,運動到指定的釋放方向,釋放機構就會像彈弓一樣,把小衛星彈射出去,實現在軌“放衛星”。

隨着空間站更多科學實驗任務的開展,空間站載荷供電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夢天實驗艙與問天實驗艙同配置、同發力,也擁有單側長達27米、可展開面積近138平方米的“巨型翅膀”——柔性太陽翼。我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後,兩個實驗艙配置的四副太陽翼,將爲我國空間站打造最強勁的能量源泉,真正實現“用電無憂”。

文昌發射場助力空間站圓夢

碧海藍天,椰風習習。

10月31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這座近年來新晉的“網紅打卡新地標”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15時37分,伴隨着01指揮員廖國瑞一聲響亮的點火口令,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壯麗出征,將夢天實驗艙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太空家園”最後一塊拼圖將組裝完成。

兩年來,天和核心艙由這裡出發,天舟飛船自這裡起飛,問天實驗艙在這裡起航,今天,夢天實驗艙又從這裡啓程。

這座海濱小城,見證着我國空間站從無到有。近年來,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高密度發射期,特別是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火箭首飛至今的兩年多時間,發射場連續實施13次重大任務發射,將天問一號、嫦娥五號、中國空間站等“國字號”航天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造就了築夢太空的堅實底座和底氣。

望蒼穹、羣星璀璨,浩瀚星空與藍色地球間,中國空間站正緩緩飛行,航天員們居住在寬敞的“太空家園”中進行天地視頻通話……載人航天走過三十年之際,這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想象中的畫面,如今在航天人手中變爲現實,中華民族千年夢圓今朝。

如今,爲了中國人的空間站之夢,文昌又出發了。

■鏈接

夢天實驗艙基本參數一覽

長度:17.88米

最大直徑:4.2米

太陽能板翼展:56米

重量:23噸

艙段構成:工作艙、載荷艙、貨物氣閘艙和資源艙

工作艙分區:工作區、鍛鍊區和存儲區

在軌壽命:不小於10年

實驗櫃數量:13個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王詩堃徐勉發自海南文昌通訊員黃國暢屠海超胡煦劼

策劃統籌張志超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