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有利於共產黨──蔣介石與國共和戰(十)

林彪。(中新社資料照片)

馬氏似有所悟,29日,他向周恩來提出停戰條件,必須共軍退出長春,歸中央軍接防,雙方停戰以後再談條件。否則彼不願再任調人,由中共向中央直接談判矣。蔣贊勇氣可嘉,告以「此實爲解決東北問題之唯一辦法也。」。周恩來對馬氏之建議,未作具體之表示,但稱必將馬之談話內容及建議之條款電知延安,並謂恐須至星期三(5月1日)始可得到覆電。

5月1日,毛澤東指示東北林彪說:

蔣介石已拒絕馬歇爾民盟和我黨三方同意之停戰方案,堅持要打到長春。因此,我們必須在四平本溪兩處堅持奮戰。」

須準備長期鬥爭

東北四平之戰,已經開打,起初國方受挫,共方氣焰更甚;加以經濟情勢窘困,物價高漲,社會不安,外交不利,政治處於劣勢。似亦騎虎難下,四平街激烈的戰鬥,是在5月5日國軍攻克遼東本溪之後,新六軍之新三十三師及七十一軍之八十八師,迅即移師北進,於14日集結開原,協同原在四平街周圍地區的新一、新六及七十一軍,對四平街的林彪共軍進行激戰。這三個軍乃國軍之精銳。終於十九日擊敗林彪之中共軍而收復四平街。

共軍退出四平街後,長春亦告不守,國軍於23日進入長春。這天,蔣介石偕夫人飛臨瀋陽。但馬歇爾對國軍進佔長春,甚不同意。蔣致函行政院長宋子文向馬歇爾說明我軍進入長春,對於和平統一隻有效益,而毫無阻礙;而且「確有把握」相信「不久彼(中共)不能不請馬特使出而調解」。蔣自記曰:

「東北共軍主力既經擊潰,應速定收復東北全境之方針,令杜聿明長官部向哈爾濱兼程挺進,必先佔領該戰略據點,東北軍事方得告一段落。」

馬歇爾不以蔣之意見爲然,他認爲:

「此次共軍死傷一萬二千,俘虜僅四百餘人,如是共軍主力並未擊潰,共軍現在避戰,如國軍跟蹤而進,則必延長戰線,予共軍以處處可以截擊之機會」。

毛澤東認爲:

「東北方面,我們讓到長春雙方不駐兵爲止,此外再不能有任何讓步。美、蔣要打,讓他們打去,要佔地,讓他們佔去。我們絕不能在法律上承認他們的打與佔爲合法。」「總之,東北是未了之局,我黨須準備長期鬥爭,最後總是要勝利的。」

6月3日,蔣介石回到南京,次日馬歇爾來談,向其說明對共方針,並願自動停攻十天,與共協商。馬態度大異以前,「和藹如儀」。19日,蔣提出協商條件,要共軍撤出熱河與察哈爾兩省,不僅周恩來「驚駭」,馬亦「緊張焦灼」「又發牢騷,且以有餘(蔣)使之故意爲難之感」,蔣決定對東北暫取守勢,先肅清熱河,佔領承德。20日,再接受馬之建議,停戰延至6月30日。馬之建議,也是應中共周恩來的要求;目的是爲「推延戰爭,積極準備反擊。」因此,其間商談的問題如停止衝突、恢復交通、整編軍隊等,只是在討價還價。到停戰的最後一天(6月30日),蔣問馬歇爾,如政府暫不要求共軍撤出承德,則中共對其他要求能否皆能承諾?馬答:中共認爲地方政府問題比承德問題更爲重要,即使政府不談承德問題,中共亦不能承允其他要求。蔣曰:「如此,則我雖作最大讓步,亦不能求得當前問題之解決也。」並且說:周恩來「所以曰言和平者,特玩弄吾人耳!」

回頭再安關內

東北問題既陷於僵局,雙方均在劍拔弩張,關內大打一觸即發。京滬記者一般多認爲打不可免,但打後經濟必混亂,不能長期打下去。民主同盟人士的態度比中共還要激烈,主張強硬,堅決不讓,要打便打,願與中共共患難。認爲打對國民黨不利,因爲國民黨上面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國民黨區域內有數千萬難民無飯吃。美國有些報刊亦在批評國民黨,說內戰有利於共產黨,不利於國民黨。京滬杭等大城市人民普遍反戰,不滿國民黨之情緒日益增長,不滿美國之情緒亦開始發生。中共認爲他們的解放區自日本投降後已發生了很多變化,地盤擴大了兩倍至三倍,人口增加一倍半,軍隊主力由分散而集中,戰鬥技術提高。土地問題解決,根據地更加鞏固,沒有了日本人,不管美國人怎樣幫助國民黨,都比不上日軍戰鬥力。

戰爭既不可避免,美國對中共的利用價值,顯已不甚重要。在蔣拿下長春後,據周恩來之觀察,認爲馬、蔣區別(分歧)日益縮小,「東北案繫馬提,關內案系蔣提,馬並非完全反對」。「因此,美馬作用亦值得重新估計。」6月22日毛澤東發表聲明,抗議美國國務院6月14日向國會提出的對華軍事援助法案,說「實際上只是武裝干涉中國內政」。指示各地黨委,說是「美國對華軍事幹涉已日益露骨」,要他們動員羣衆舉行示威大會,要求撤回駐華美軍。對於馬歇爾不要公開說他好,也不要公開說他不好,在談判中仍須經過他來緩和局面。就是說:暫時還有一點利用價值。

7月7日,延安中共發表《「七七」九週年紀念宣言》,對美攻訐。次日,俞大維部長向蔣面報與馬歇爾談話情形,謂馬對共宣言肆意攻擊美國,甚感不悅。蔣記曰:馬氏對共已無希望,且已生惡感;希望國府與彼合作,使其任務不致失敗;一方面希望國府勝利統一,另一方面絕對不願國府用軍事解決中共;彼之最大心病,甚恐引起全面內戰,兵連禍結,俄國干涉,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也。(選摘自《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