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生活學]

說起緬甸,不知別人會想到什麼,我的關鍵詞是軍政府、翁山蘇姬、貧困與詐騙集團等負面印象,自然也不會想多去了解。女兒班上有位僑生同學來自緬甸,聽到新鮮事女兒就會講給我們聽,我也開始對這個國家有了興趣。

三月二十八日,緬甸發生規模7.7級地震,連帶影響一千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一棟未完工三十層樓建築瞬間夷爲平地,女兒知道後詢問同學其家人是否平安?同學回覆網路斷訊聯絡不上家人,同學家住仰光,離震央有些距離,理應無事,待聯繫上後方才鬆一口氣。

同學還告訴女兒新聞資訊的謬誤。新聞說仰光地震後斷電,其實仰光平日就只供電四小時,非因地震的關係。我家老爺接着說,本來平日供電四小時,地震後會不會供電時間變更少?父女三人開始就曼谷大樓爲何會倒塌討論起來。

週末,緬甸同學帶着女兒到中和華新街品嚐緬甸小吃,三名女孩吃吃喝喝,緬甸同學說她可是第一次帶臺灣同學到華新街,之前都是和同是來自緬甸的友人一起。下午還要陪伴同鄉朋友及其父母,他們從緬甸來臺治療心臟疾病,因爲緬甸沒有微創手術,且臺灣醫療費用與緬甸差不多,近距離的泰國還需外加翻譯費用,翻譯得又不甚貼切,臺灣則沒有語言問題,評估之後,決定到臺治療。原來臺灣醫療水平還是不錯的,通常會是華僑的首選。

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與手足海外旅遊時遇到伊朗人找我們聊天,當時我是害怕的,覺得中東人等於恐怖份子,手足全然不怕,比手畫腳跟伊朗人聊得開心,伊朗人說伊朗人和善不好戰,許多糾紛的始作俑者是萬惡的美國。那一次,我才知道自己被新聞洗腦得多厲害,多數的伊朗百姓跟你我一樣,只想好好過生活。

我沒有外國友人,對外國的認知多數來自於新聞報導,很高興女兒有華僑同學,能從同學那裡知道另一個世界,真切認知到新聞與事實的差異,這對向來服從的女兒來說,是很棒的學習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