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一切爲了上市
2月28日,奇瑞汽車遞表港交所,計劃IPO募資用於研發新車及先進技術,拓展海外市場等。
隨着奇瑞遞交招股書,港股汽車板塊終於迎來最後一塊拼圖,吉利、長城、比亞迪(002594)等老牌車企以及蔚小理等新勢力即將在港股齊聚,車企陣營更加完整。
一直以來,作爲上市困難戶的奇瑞汽車雖然屢次與IPO失之交臂,但其在行業內的地位卻不容忽視,這也是爲何奇瑞的上市引發了諸多關注。
奇瑞爲何選擇此時在港股上市?爲了能成功上市,奇瑞做了哪些準備?
續夢IPO
奇瑞的上市之路堪稱中國汽車行業最曲折的劇本。
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便推動奇瑞上市,集團內部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年底時上市計劃遭遇挫折,主要歸因於股權結構分散和關聯交易複雜。2008年,奇瑞再次啓動上市進程,完成了股份改革,但受金融危機和自身經營不善的影響,上市計劃再次中斷。2016年,奇瑞新能源試圖通過海螺型材(000619)“借殼上市”,也未能如願,隨後轉向科創板也遭遇阻礙。
一位不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總結認爲,奇瑞上市屢次失敗主要由於內部治理和外部環境的雙重限制。近年來,奇瑞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資產剝離、股份制改造和業務瘦身等,基本釐清了股權結構並聚焦核心業務,已經滿足港交所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
其中,奇瑞的股權重構與混改是其爲上市鋪路的關鍵舉措。2023年1月,奇瑞完成了股東下沉操作,簡化股權層級並明確股權分佈。調整前,蕪湖投資控股、瑞創、立訊分別持有奇瑞控股 29.47%、27.20% 及21.16% 的股權;調整後,三者成爲奇瑞汽車直接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爲 21.17%、11.51%及16.83%。
該分析師着重指出,隨着內部核心問題的有效解決,奇瑞汽車的上市進程顯著加快。
“2月8日,安徽省發佈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規劃》已經將加‘快奇瑞汽車上市進程’列爲今年的重點工作。地方之外,奇瑞的股東也普遍非常支持其上市計劃,加之當前正值企業赴港上市的有利窗口期,港交所上市規則的適時修訂、市場情緒的積極回暖以及汽車行業估值的逐步修復,這些因素合力爲奇瑞汽車的IPO之路創造了諸多有利條件。”
港交所2024年實施的上市規則修訂顯著提升了上市效率,降低了主板盈利要求,縮短了審覈週期。而且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呈現結構性回暖特徵,IPO募資總額、新股首日漲幅中位數以及基石投資者認購比例均有所提升。
對於奇瑞來說,港股上市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上述分析師認爲,當前不論是以奇瑞爲代表的汽車製造商還是以寧德時代(300750)爲代表的供應鏈企業,均將拓展海外市場視爲其核心發展戰略的首要目標。然而,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之間存在着根本性的差異,海外市場的增長需要整合政策、資本、渠道等多方面資源來共同推動。
政策環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而資本實力則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隨着各項政策的逐步明朗,這些企業亟須搭建一個外部融資的平臺,在當前形勢下,港股無疑是首選之地。香港憑藉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科技企業展現出高度的接納性和廣泛的包容性,能夠吸引大量的國際資本,進而提升其全球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爲企業的國際業務拓展鋪平道路。
“包裝”一個新奇瑞
爲了這臨門一腳,奇瑞做了很多準備。
大到內部治理和股權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小到鏡頭前的每一次高管表態,處於IPO週期內的奇瑞,展現出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一面。這家原本以習慣低調、不善營銷爲標籤的企業,近兩年更多地把“新能源”“全球化”“品牌向上”等資本市場熱詞貼在了身上。
首先是加大力度做新能源、補智能化短板,這並不難理解,在當前資本市場對新能源估值溢價遠高於傳統燃油車的背景下,新能源轉型滯後的奇瑞亟需通過“故事升級”來彌合業務短板。
2023奇瑞科技DAY大會上,一向低調謙遜的尹同躍放出豪言“2024年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氣了”。隨後,奇瑞開始高強度、高密度地推動新能源車型上市。
2024年,奇瑞汽車銷量高達2603916輛,同比增長38.4%,創造了年銷量的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更爲亮眼,全年銷量爲583569輛?,同比增長232.7%,增速位居主流車企之首?。
進入2025年,奇瑞在追求銷量的同時,展露出更強烈的“品牌向上”的野心。1月22日,奇瑞在北京正式發佈了捷途“縱橫”序列。會上,尹同躍表示,讓捷途“縱橫”能夠成爲世界豪華越野市場的新豪橫,並立志成爲全球第一電混越野品牌。
豪華、越野、電混,這三個元素放在一起,與此前以“性價比油車”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的奇瑞有出入。但這樣的品牌建設其實暗合資本市場的敘事偏好:新能源賽道提供增長想象,豪華定位重塑估值體系,越野細分市場構建差異化競爭。這種戰略卡位既能承接市場的估值邏輯,又爲未來可能的資本運作埋下伏筆。
類似的動作還有很多,比如去年的奇瑞全球科技日上,固態電池、CheryGPT、飛行汽車、元宇宙、人形Robot等技術成果同時亮相。包括今年3月奇瑞即將舉辦的“智能之夜”,奇瑞將展示已深度佈局的獵鷹智駕、人形機器人、智艙大模型等一系列智能化成果。
作爲一家燃油車銷量佔營業收入超過70%,新能源業務利潤貢獻僅有16%的車企來說,這些技術成果距離轉換成新能源業務的銷量還需要很長時間,並非企業經營上的迫切需求,更適合看作“秀肌肉”,以求在資本週期內爲估值加分。
其實,梳理奇瑞近一年的動作,有一個主題一直沒變:通過對新業務、新技術的高調宣傳,撬動資本市場對其作爲傳統車企認知慣性,用智能化和智能化重塑估值座標系。同時,通過業績增長、技術轉型、國際化佈局和資本運作,構建一個兼具成長性與抗風險能力的投資故事。
儘管奇瑞於2月28日才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但其資本市場的“隱形路演”早已悄然推進。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奇瑞對華爲的態度轉變。合作初期,二者不合影響交付的消息屢次成爲媒體頭條,當時有內部人士透露,在星途星紀元ES與智界S7同時上市以後,奇瑞內部出現了重大的分歧並形成了維新與守舊兩個不同的“派系”,無法形成戰略合力,在執行上問題百出,導致了嚴重的產能問題。
但從2024年開始,尹同躍對華爲和餘承東極盡溢美之辭。在最近的一次表態中,尹同躍表示,奇瑞與華爲合作存在文化理念差異,奇瑞自評爲“平庸企業”,而華爲是“現象級企業”,奇瑞需貼身學習華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目標是成爲“汽車界華爲”。
態度的轉變出乎許多人意料,這或許是因爲奇瑞確實深刻認識到華爲在技術和企業管理層面的優勢。但也有觀點認爲,尹同躍的表態,一方面確實體現了對華爲價值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意識到了華爲在二級市場所擁有的強大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對於正在籌備上市的奇瑞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