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燃燈者”點亮鄉村孩子的心靈

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推動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高中,幫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被大家稱爲“燃燈校長”……近日,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教育戰線引發熱烈反響

致敬楷模:無私奉獻 堅守初心

“憑藉着自己微薄之力,讓大山深處的女孩子們走出來,感動,敬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致敬時代楷模張桂梅!”1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衆號第一時間刊發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蹟,衆多網友紛紛留言,向“燃燈校長”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陸雲泉深深地爲張桂梅的事蹟所感動:“張桂梅老師長期紮根大山深處民族地區辦教育的事蹟,不斷地感動着我們。她按下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異鄉當作家鄉,把孤兒當作自己的孩子,幾十年默默地奉獻自己,她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不顧個人生死的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頑強奮鬥,稱之爲‘時代楷模’當之無愧,足以成爲所有教師追隨的榜樣。”

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數學特級教師李靖敏在一線教書40年,也曾在山區教過書。她表示:“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她超負荷工作,用生命辦學;她扶弱濟貧,大愛無疆;她以驚人的力量,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她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楷模!”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來複鎮中心校校長何宇反覆看了幾遍關於張桂梅的報道,深受觸動。她表示:“作爲一名農村小學的校長,我爲張桂梅老師身上這種崇高的師德與教育情懷所震撼、折服。她真正體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改變一位農村女生,就能改變她們家的三代人!’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功利的浮誇,一切的付出都源於她對農村學生及他們家人深沉的愛!”

張桂梅的事蹟爲何讓衆多教育人熱淚盈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王烽認爲:“張桂梅老師的事蹟之所以感人,我認爲是因爲她即使有好的機會也不離開,爲了這些孩子而選擇紮根山區40餘年,通過尋求各種社會資源支持一點點把學校辦起來。她不僅‘留下來’,而且還做得這麼好,改變了如此多孩子的命運。做教育需要情懷,張校長帶着一顆‘童心’、一種‘癡迷’,真正踐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傳承精神播撒火種 踐行使命

張桂梅的事蹟不僅僅感動着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也激發了他們爲實現教育公平不斷努力奮鬥的決心。

長年在鄉村學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張桂梅老師所說,要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蹟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學習,但如何把感動化爲自己的實際行動,這纔是最值得思考的。我還會繼續堅守在農村這塊土地上,儘自己之力,讓農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們不曾看過的世界!”

陝西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18級公費師範生蔣山表示:“張桂梅老師把希望傳遞給了女中的學生,也用自己的無悔與擔當提振了我們有志於投身教育事業的年輕人的士氣鞭策我們奮勇前進。作爲一名公費師範生,我志願投身西部基礎教育事業,張桂梅老師就是我的榜樣。我將踐行學校‘紮根西部、甘於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教書育人、腳踏實地,讓青春綻放在西部教育的熱土上。”

陸雲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學將繼續盡最大努力幫扶與學校結對的涼山學校。回憶起帶着老師前往大涼山深處幫扶的情景,他感慨良多:“當看到當地落後的教育硬件設施,學生們薄弱的教育基礎,我覺得在當地做老師真的太難了。可是那些老師仍然默默堅守着講臺,堅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深深爲之感動,發自內心地覺得,與他們相比,平時自己工作中的困難都算不了什麼,努力奉獻也還不夠。我們決定長期幫扶涼山的兩所學校,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表示:“對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他們的人生,改變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人的命運。張桂梅老師捨棄了個人‘小我’,專心邊遠地區的孩子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是千千萬萬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樣。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儘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學校與中科院、北航、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10個國家級實驗室,開放在線課程,通過互聯網平臺爲西部地區的孩子提供課程資源;此外,還爲廣西、雲南、貴州、甘肅、青海等地培養了200餘名中小學音樂教師。我想,‘有歌聲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們能用歌聲喚起孩子們對未來的希望。”(記者 唐芊爾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