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故事落地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尼雅考古現場,鮮豔如初的漢代織錦護臂從黃沙中顯出真容,彷彿打開了一扇穿越歷史的時空之門:漢朝將士奉在戍邊前得到御賜的“五星出東方”護臂。在大漠深處,奉和西域人從劍拔弩張到並肩攜手,結下了深厚情誼。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結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仰望五星閃耀,心向東方……
6月19日,以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爲題材創作的舞劇《五星出東方》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不少觀衆表示,該劇以真情實感的講述彰顯了民族團結的時代主題,是一部讓文物“講故事”的優秀作品。
作爲這部舞劇的構想和題材來源,“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出土被譽爲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95年,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一塊織錦,長18.5釐米,寬12.5釐米,上有8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現爲國家一級文物,作爲鎮館之寶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此次,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共同推動下,這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首次以舞劇形式被重新演繹,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自項目啓動以來,北京演藝集團和整個創作團隊反覆雕琢、精心打磨,力爭呈現出一部推動展現多元文化交流與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品力作。”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王傑羣表示。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故事落地,表現真實的生活、真摯的情感,這是該劇主創團隊的共識。去年6月,主創們前往大漠深處採風。如今回憶起那次採風,編劇許銳覺得似乎還能嗅到沙漠的味道。通過採風,主創們對這部戲劇的內核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護臂是命運與共的象徵與召喚,要着力表現那片土地上人們的幸福美好和守望相助。
《五星出東方》是北京首次以新疆當地題材開展的大型舞臺作品創作,是北京市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作的具體舉措。“這部作品以新疆出土文物爲參照進行創作,生動還原了1000多年前古代新疆的歷史人文風貌。整部作品感人至深,令人動容,是近年來非常突出的新疆題材藝術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任彥賓評價。
據悉,該劇在天橋藝術中心連演3場,之後將赴烏魯木齊與和田地區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