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訪”解難題 舊房換新顏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日,北海市海城區西街街道漁業公司宿舍的居民喜笑顏開,困擾多年的房屋漏水、外牆剝落等問題徹底解決,14棟113套危舊房經過加固改造,蛻變爲安全宜居的溫馨家園。這背後,得益於西街街道人大工委創新建立的“走訪+督訪+回訪”工作機制,讓人大代表履職鏈條貫穿民生工程始終,真正把羣衆期盼落到實處。

“走訪”聽民聲:腳步丈量民情。“房子漏水嚴重,一下雨家裡就遭殃。”李大爺的憂心事被上門走訪的代表記入民情日誌。2024年3月以來,平安街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駐站代表利用休息時間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收集危舊房改造訴求,同步設置固定的民意徵集點,通過“移動+定點”雙線並進,累計收集屋面防水、房屋加固、牆面粉刷、排水渠修建、路面鋪設等意見建議30餘條,形成涵蓋5類改造重點的“民生清單”,爲設計方案注入鮮活民意。

“督訪”抓實效:現場把脈質量。在腳手架林立的危舊房改造施工現場,不時會出現人大代表“突擊檢查”的身影。他們對照施工圖覈驗防水層厚度、拿着檢測儀抽查鋼筋強度……街道人大工委組建工程質量監督小組,建立“周巡查、月通報”機制,先後發現並處理了建材規格不符、管道鋪設坡度不合理等問題。監督小組還有效督促施工方增設警示標識、優化施工工序、調整施工人員及設備配置等多項優化措施,有效保障了項目能夠安全、高效推進。居民楊阿姨感慨:“代表們比監理還較真,我們心裡踏實多了。”

“回訪”驗成效:閉環紓解民憂。“晾衣架安裝不牢固”在竣工回訪中,針對居民楊女士的反映,代表當場拍下問題照片上傳給網格管理員。街道建立“一戶一檔”滿意度調查機制,組織人大代表入戶回訪,針對部分居民提出的窗框密封不嚴、角落牆面粉刷不均勻等細節問題,督促施工方及時響應維修。如今,米黃色外牆與新修的紅瓦相映成趣,晾衣架、窗戶等“微改造”更是讓老住戶直呼“太貼心啦”!

西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鄧華昌表示:“‘三訪’機制實現了民意收集、過程監督、成效檢驗的全鏈條閉環。我們將把這一模式推廣到民生領域各方面,讓人大代表的履職腳步永遠走在羣衆需要的第一線。”

“三訪”機制架起了迴應民生關切的“連心橋”,更多民生願景正在轉化爲幸福實景。(鄭強安 鄧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