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市值全球第三 A股如何實現“健康牛”?
(原標題:三十而已,上交所市值全球第三,A股如何實現“健康牛”?)
回首歷史,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三十年風雨兼程、披荊斬棘,當初“摸着石頭過河”建立的A股,儼然已成爲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道豐碑。
圖片來源:pexels.com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30年間,上交所從“老八股”發展到總市值約45萬億元,已然成爲一個國際性股票交易市場。
“上交所已成爲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12月13日,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表示,上交所今年股票總市值首次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排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後。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六屆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覈委員會成員田軒向時代財經指出,上交所完成的不僅僅是上市公司數量的跨越,更是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跨越式發展。從整個證券市場來看,中國取得的成果顯著。
風雨兼程三十年
彈指一揮間亦是滄桑鉅變。
我國資本市場在第一個十年的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到第二個十年通過股權分置改革讓證券市場浴火重生,再到如今第三個十年設立科創板、推出註冊制。田軒表示,上述重大節點均記錄着中國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融資種類、監管、市場交易等各方面不斷髮展、突破、創新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截至12月18日收盤,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114家,總市值爲82.23億元。德勤12月16日發佈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0年回顧與2021年前景展望》預計,到2020年底,A股市場共有388只新股上市,融資額達4645億元。與2019年的201家新股公司融資2491億元相比,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與融資額分別增長93%和87%。德勤認爲,2021年內地新股市場也將會進一步擴容,科創板及創業板新股發行數量將繼續攀升,預計2021年內地融資規模有望突破6000億元。
美國國泰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暨美國納斯達克商學院教授楊崇藝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30年來,中國的資本市場從無到有,上市公司的數量從0家增長至四千多家,發展不可謂不快,規模不可謂不大。對於中國而言,股市已經從“實驗”變成了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爲關鍵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年內上市公司數量多達370家,總市值達到5.6萬億,首發募集資金達到4504億,位列歷史第二,其中不乏京滬高鐵、中芯國際這樣的超級IPO。今年前11個月,僅上交所便新增IPO公司數量203家,融資額達3200億元,該兩大指標也是全球首位。
逼近A股歷史紀錄的IPO數目背後,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田軒指出,今年IPO數量創新高,主要因爲三點。其一是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推出與註冊制提振效應;註冊制的推出,讓企業上市交由市場評判,上市門檻降低。其二是政府經濟刺激政策作用顯著,政府出臺了多方面的經濟救助計劃,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壓力,提高了市場活力和信心。其三是國際環境影響,美國大選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中概股回潮、新企業在華上市成爲首選。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回顧A股歷史,不僅只有歌頌與肯定,還有總結經驗與教訓。在中國全面對外開放金融的背景下,如何總結經驗得失,把握A股下一個三十年的航向尤爲重要。
儘管經過三十年發展,A股的相關秩序已經比較完善,但相較於成熟證券市場仍有不小差距。
“嚴進寬出”一直是A股被外界所詬病的一點,也被認爲是A股大盤指數常年“趴窩”的重要原因;而IPO方面行政干預致使叫停事件也常有發生。
除此以外,30年來,對於A股市場來說,造假、欺詐等行爲時有發生,但對於上述違規現象的處罰卻不甚嚴厲。
2019年4月,當時還被稱爲“白馬股”的康美藥業爆出驚天大雷,財務造假高達300多億元。證監會依法對康美藥業處以60萬元罰款,這讓大多數投資者感到十分費解。
雖然新《證券法》對於財務造假處罰上限已經由60萬提高到1000萬,但是相比於證券欺詐可能獲得的高額收益,仍然顯得不夠嚴厲,再加上集體訴訟制度的缺失、實際處罰操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客觀上造成了法律威懾力不足。
對此楊崇藝認爲,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仍面臨不少難題。目前,對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犯罪刑罰力度偏輕,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損害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爲在公司法層面缺乏有效制約。新證券法規定的證券民事賠償制度距離真正落地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田軒認爲,從資本市場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歷史來看,有兩點經驗教訓需要被銘記。一是要始終沿着市場化方向去發展資本市場;二是要堅持法治化發展資本市場,健全法治保障,提高違法成本,對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
田軒解釋道,縱觀A股市場30年曆史,行政干預有時會造成負面效應,不僅影響市場秩序,還會造成監管依賴。全面推行註冊制意味着監管層將監管的重心由發行審批階段的事前監管移到了企業上市之後的事後監管。那麼,企業上市後的持續監管便成爲決定註冊製成敗的關鍵。
田軒強調,中國資本市場要始終沿着市場化道路一步一步向前發展,不再倒退,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堅持法治化,健全法治保障,提高違法成本;監管部門則要嚴格遵循“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正常情況下不干預市場,有違法時嚴厲打擊。
楊崇藝則認爲,A股值得肯定的地方在監管,A股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在監管。
30年來監管機構一如既往地維護着A股的中小投資者,只要股市出現大幅的下跌,監管機構就開始小心翼翼地控制着IPO的企業數量,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採取“關門謝客”的方式,但這種監管維護從邏輯上是矛盾的。
楊崇藝表示,進一步看,正是由於監管有意識地控制企業IPO的數量,所以導致企業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浪費在如何通過監管審覈,因爲通過審覈就可以獲得高額溢價,這遠比認真做企業來得容易,導致企業很容易將自己的發展重心放偏。所以如何把控監管的分寸,依舊是A股接下來發展的重點、難點。
A股應該實現“健康牛”
發達國家的成熟證券市場不僅有爲企業融資的功能,還兼具財富資管的功效,但A股這一點卻長期爲外界詬病。A股牛短熊長、瘋牛快牛頻出,與成熟證券市場牛長熊短的情況呈鮮明對比,大盤指數常年“趴窩”,遠不能起到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2010年至2020年間,我國GDP已破百萬億,超額完成翻一番的總體目標。但是反觀A股市場,上證指數從2010年末的2808點到2020年12月17日的3394點,只實現了20.87%的增長,十年的市場起伏還是圍繞在3000點附近,並未跟上經濟增長的腳步。
而在新證券法出臺以及退市徵求意見稿發佈後,有部分股民認爲,新證券法與退市新規將幫助A股實現強留弱汰,股指萬點或可期。
對此,田軒認爲,綜合來看,新證券法和退市新規從制度上爲“慢牛”提供了根基。隨着新股持續發行,資本市場不斷擴容,A股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代表性在增強,而中國經濟在未來多年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這就使得A股的“慢牛”雛形逐漸得以展現。不過“慢牛”只是資本市場相對健康的一個外在表現,我們絕不能把它僅僅當成資本市場發展的形象工程來對待。
對於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健康牛”。理想、健康的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參與者各得其所、各司其職的市場,是一個讓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做好資本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合法合規的把關人;市場主體應該努力提升企業盈利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金融中介應該切實踐行專業投資、價值投資使命。
他還強調,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但是尚有努力空間。從經濟發展上來看,應該加快進行供給側改革,推動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金融中心往往是科技中心,要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大力發展數字貨幣。在資本市場方面,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擴大外資範圍,全面放開註冊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並且完善配套制度,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健康的市場秩序。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編輯:高秋榕